别等脑梗、心梗猝死,才知道警惕“隐性血栓”!

发布日期:2019-05-17  |  浏览次数:365  转载来源:编辑部整理

 

导  

隐性血栓指在体内血栓尚未形成,或虽血栓形成但尚未导致急性血栓栓塞疾病发生前,体内血管血液已具备形成血栓和导致心脑血管血栓病发生的能力、程度和倾向的定向指标。

1

 

隐性血栓是血栓的前体物质, “隐性血栓病变状态的存在和发展,也是导致脑梗、心梗突然发生的最直接的危险因素。

 

隐性血栓是怎样形成的呢?

 

血管壁是血栓早期形成的落脚点温床,所以,不管体内是否已有血栓形成,只要发生动脉硬化,体内已经俱备促血栓形成的基本条件,并且把动脉硬化看作是促血栓形成的第一危险因子。

2

 

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主要是因为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等代谢废物沉积在血管壁上,使血管腔变窄。

如果,血管内膜有伤,加上血液黏稠度偏高,血流变慢,血浆纤维蛋白元的浓度增高,并在异常的血小板参与聚集的条件下,能促使红细胞大量聚集,进而导致隐性血栓的形成。

 

 

隐性血栓是血管里的定时炸弹

 

心脑血栓病是危害中老年健康长寿的大敌。世界卫生组织对美国等20多个国家65岁以上老人的死因调查结果表明,死于心脑血栓病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70%以上。在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每年死于中风和心梗疾病的人数已超过30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55%以上

3

 

预防心脑血栓病的关键在于清除隐性血栓。处于隐性血栓状态的人群,通常可以表现出头痛、头昏、胸闷、手脚发麻等症状,但更多的人的症状轻微或毫无感觉,甚至到医院做常规检查,包括血脂、血黏、血压、心电图、CT等一切正常,这使许多人产生麻痹轻敌思想。

所以隐性血栓是潜伏在中老年人体内最危险的隐形杀手,也是血管里的定时炸弹

4

 

危害1隐性血栓会导致血液出现高凝聚状态,易使血管中的某些物质(不溶性纤维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等)等不断聚集。使血液流速减慢,引发血液循环障碍。

危害2隐性血栓引发的高凝聚状态未能得到有效控制,会使高凝聚状态不断加剧,聚集物不断积累。有可能形成不同种类的血栓,引发心肌梗死、脑梗塞等疾病。

危害3隐性血栓导致血栓产生后,血栓有时会脱落形成栓子,随着血液发生移位,当移动到血管较窄的位置,会迅速导致血管管腔完全闭塞,引发心肌梗死等疾病。

 

 

中老年人要坚持 “隐性血栓跟踪监测

 

医学研究表明,在心脑血栓病发病前,血栓的形成经历漫长的极其复杂的由量变到质变的物化演变过程,其中血液中红细胞大多数处在高凝聚状态,即呈现隐性血栓状态。

因此,中老年人要坚持 “隐性血栓跟踪监测,定期对身体进行红细胞聚集检测和干预尤为重要,及时预知患病风险,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5

 

EIS红细胞影像系统通过采集1微升指尖血,采用德国徕卡高分辨率显微镜,直观红细胞聚集状况和滚动变形能力,检测安全、快捷、无辐射。

ERS红细胞聚集康复系统采用仿生脉冲磁共振原理,修正红细胞膜表面的电荷异常分布,减少和消除红细胞聚集状态,预防因红细胞聚集引起的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肺栓塞等血栓类疾病。       

EIS红细胞影像系统+ERS红细胞聚集康复系统相结合,形成了针对心梗等心脑血栓疾病风险的功能检测和功能康复的闭环管理,对于因红细胞聚集引发的相关血栓类疾病的预防和干预意义重大。

 

【温馨提示】中老年人要坚持终身对隐性血栓进行每年不少于2次的红细胞聚集检测,然后根据检查结果,做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治疗,尽早发现隐患,及时消除隐患,从而有效预防和阻止中风、心梗等心脑血栓疾病的发生。更多详细信息请进入秦皇岛市惠斯安普医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