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吞食中国医药第一案

发布日期:2010-06-26  |  浏览次数:52006  转载来源:编辑部整理

       2010426,美国知名药物研究公司查尔斯河(Charles River Laboratories International,CRL)和中国制药外包服务公司药明康德同时宣布,前者将以1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后者,新公司将沿用CharlesRiver的名称。预计交易将在今年第四季度完成,一旦成功,也将成为中国医药行业历史上外资对本土企业最大规模的并购案。

      本次收购充分反映了医药研发外包行业在中国的高速发展,对未来进一步的行业走向有深远的影响。
 
      巨头合并
 
      并购方美国查尔斯河(CRL)为全球最大的医药研发外包公司之一。CRL成立于1947年,总部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Wilmington。公司原先侧重于药品研制,目前则是全球临床前试验(pre-clinicaltrial)的最大供应商,同时也是全球第四大医药研发外包公司,其一直专注于开发药物,包括进行临床前动物试验。2008财年总收入达到13.4亿美元,目前在全球18个国家拥有8500名员工。2007年进军中国,在上海成立了子公司上海查士睿华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组建了一个大型临床前服务实验室,但目前中国业务对其利润贡献几乎为零。
 
       被并购方无锡药明康德(WuXi Pharma Tech)为中国领先的医药、生物技术和医疗器械研发外包服务公司。成立于2000年12月,总部位于中国上海,经营业务涵盖中国和美国。目前已与近70家国际客户与公司建立了稳固的战略合作关系,其中包括18家全球排名前20位的制药公司和8家全球排名前10位的生物制药公司。连续三年入选“Deloitte中国地区高科技高成长50强”;在美国《FastCompany》评出的2009年全球创新企业50强中,超过Nokia、Amazon等排名第8。
 
       200789,以WuXiPharma Tech(Cayman)Inc.之名登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成为中国第一家登陆纽交所的生物科技及医疗保健研发公司。2009年公司净营业收入达到2.7亿美元,同比增长7%,其中位于中国的实验业务的净营业收入为1.85亿美元,同比增长26%;美国实验业务为6410万美元,同比增长11%。创始人李革博士,拥有哥伦比亚大学有机化学博士学位;高层管理团队拥有超过200项已授权和申请中的专利成果,800多篇论文,以及平均15年的在国际一流制药、生物技术和医疗器械公司任职的经验。
 
    合并背景:中国医药研发外包发展迅速
 
    首先,发达国家制药公司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成本危机,将研发环节外包(outsourcing)成为一种国际趋势,而中国、印度等低成本发展中国家是越来越理想的外包承接地。研发成本不断提高、药品的生命周期加速缩短,加之药品申请和药品批准数目不断减少,迫使发达国家制药公司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法以降低研发成本、维持长期的盈利能力。一种新药的全球平均研发成本预计从2000年的12亿美元上升到2010年的20亿美元,跨国制药公司急于寻找‘廉价实验室’。
 
目前研发外包服务大多仍集中在发达国家,发展中的低成本国家还只占很小的比例。
如中国研发外包收入仅占全球总研发外包收入的1%。但由于中国、印度等领先的研发外包机构(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s,CROs)提供服务的成本远比发达国家低得多,并且随着他们越来越能满足国外企业对药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低成本国家的研发外包服务行业正快速增长[普华永道报告:中国医药行业展望2009]。
 
相比其他低成本国家,中国的研发外包服务增长更为迅速。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International Clinical Trials Registry Platform,ICTRP)不完全统计,2007年中国临床试验注册总数为298例,较2006年增长41%;而印度同年临床试验注册数仅为244例,较2006年增长12%[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临床实验注册平台通道,2008-10]。
 
作为制药公司的研发外包服务基地,中国的优势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成本和时间优势。据大多数专家估计,中国开展临床试验的成本仅约为发达国家的30%;如考虑隐性成本,如地理距离、沟通成本、质量检查和管理费用等,这一比例保守估计应为50%。
 
人才资源优势。中国拥有一支庞大的具有科学背景的人才队伍,其中海归人才的数量也日益增加。据教育部统计,2006年,中国在化学制药和生物制药领域的毕业生分别达39,000和22,000人次。患者资源优势,中国拥有众多对某些疾病尚未或很少获得医疗诊治的人口,这使得招募患者相对容易,成本也更低[欧洲制药技术(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Europe),中国吸引临床试验的眼球,2008-05]。动物资源优势,美国很大部分用于临床试验的犬类和灵长类动物已经被引进了中国。发达国家通过把试验转移到中国,可以节省大笔运输和检疫费用。经济快速增长优势,伴随着中国富裕人口的增加,罹患糖尿病、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人数也在相应的增加,这表明针对中国市场的药物开发具有巨大的潜力。
 
据普华永道估计,2008年中国CRO市场已上升到2.6亿美元,较2005年的2500万美元足足增长了十余倍,预计到2010年增长至4.3亿美元,已超过印度成为亚洲研发外包首选地。目前国内有至少300家研发外包公司(CROs),从事化合物研究外包、原料药研究外包、制剂临床前研究外包和临床研究外包等细分领域的研发外包工作。主要集中于沿海城市,如北京、上海和广州,呈现高度分散的状态。本土CRO公司大部分为私企,包括睿智化学、康龙化成、保诺科技、美迪西、开拓者化学等。近几年,中国CRO公司通过兼并、联盟等各种方式寻求扩张,中国市场风生水起。

分页标题

 
近几年中国医药研发外包行业大事记
 
类型时间具体事件
 
收购2008.1药明康德收购美国研发外包机构Apptec实验室,开创本土CRO海外收购先河
 
联盟、合资2007.5中国第一个研发外包机构联盟成立
 
2007.6桑迪亚医药技术有限公司和上海联友制药合并
 
2008.1毒理学研究服务(MPI Research)和上海美迪西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组建中外合资公司,提供临床前医学开发服务
 
Provid和Acesys强强联合,试图发挥Acesys在中国药物开发和Provid在美国项目管理上的优势
 
上市2003万全科技药业在香港证交所上市
 
2007药明康德在纽约证交所上市
 
数据来源:三星中国经济研究院整理
 
合并的动因
 
从查尔斯河(CRL)的角度,并购中国本土CRO领军企业药明康德,是其切入新兴市场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前,CRL的主要竞争对手,全球排名前三大的CRO企业,昆泰(Quintiles)、科文斯(Covance)和PPD(Pharmaceutical Product Development)均已进入中国。目前中国CRO企业还主要集中在化学合成领域,在毒理、临床方面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这也正是CRL可以在中国市场建立自己优势地位的地方。通过与药明康德在价值链不同阶段的业务整合,合并催生的新公司将定位为全球第一家为客户提供“完整的初期药物研制服务”的研发外包机构。
 
在药明康德的角度,从战略和财务两方面考量均不失为一桩好交易。从战略(strategy)上说,李革强调被并购的目的是提高新药开发成功率,缩短新药开发周期,同时CRL将帮助药明康德加强实验室规范(GLP)毒理学能力。从财物(finance)上说,药明康德在交易中获得了很高的‘溢价’。4月23日药明康德纽约证交所的收盘价为16.57美元每股,而CRL开出的收购价达到每股21.25美元,其中包括11.25美元的现金支付和10美元的CRL股票支付。
 
当然,药明康德遭遇增长瓶颈,从而管理层出售公司套现,也有很大的可能。国内越来越多的CRO同类公司选择降价竞争和高薪挖人,使药明康德欲保持此前的高速增长,越来越难以实现。2008年1月药明康德以1.6亿美元收购美国AppTec公司,耗费了大量的现金,却没有带来股东希冀的收益;此后全球经济危机爆发,直接削减了生物制品外包生产需求,药明康德的订单数量减少,公司现金一度吃紧。此外创始人李革在归国创业前在美国就擅长资本运作,将公司在尚高速发展时就卖掉也属正常。
 
本次合并影响
 
本次并购作为个案,再一次显示出中国CRO行业、以及整个医疗行业,对国际战略投资者的巨大吸引力。基于对人口消费基数、新医改以及新医药技术革命衍生出来的行业爆炸性机会的预判,中国医药产业正步入黄金十年。包括CRO行业在内的中国医疗产业在过去形成的企业多、规模小、产业散的特征催生出行业整合需求,也是吸引国际投资者的重要因素。
 
本次并购也再次说明作为中国CRO行业的拓荒者,药明康德的业务模式得到国际认可,这从公司战略和运营的角度为其他公司的发展提供样板。此外,作为成功的药物研发企业投资案例,药明康德这种“技术创富”也将激励中国企业家和资本进入医药行业,刺激中国药品前期研发市场的壮大。
 
但另一方面,从行业发展和消费者的角度看,本次并购也有其负面影响。纵观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医药研发是我国目前几乎唯一一个在全球外包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和第一梯队的产业,是一个已经证明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而本次收购,将使得“药明康德”这个十年筑起的民族品牌从此在中国服务外包行业的名录中消失,不得不说是中国服务外包的一大损失。民族品牌的失去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行业话语权的剥夺,这对中国消费者也是一种变相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