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医圣留给中医药产业的思考

发布日期:2010-07-03  |  浏览次数:64212  转载来源:编辑部整理

做活名人文章,发展产业经济,是近年来一些地方探索出的成功经验。清朝皇帝册封的罗田明代"医圣"万密斋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如何唱响万密斋品牌,培育特色产业?清明时节,记者就这个问题采访了湖北省罗田县委委员、统战部长童伟民。
 
万密斋(约1488-1580)字事,名全,湖北省罗田县大河岸人,是我国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与李时珍齐名的著名医学家。万氏祖孙三代行医,至密斋时,医术更精。他以擅长治疗儿科、妇科、痘疹病症著称于世,在养生学、保健和预防医学方面亦有独到见解。万氏一生行医50余年,足迹遍及鄂、豫、皖、闽、赣、陕等省,创造了不少起死回生的奇迹,时人称为神医。由于万密斋医德高尚,医术精湛,贡献多,影响大,在他辞世后,清康熙皇帝追封其为"医圣"。万密斋一生著作甚丰,他著述的《医学全书》,内容除儿、妇、内科病证辩治以外,还包括对《伤寒论》等经典著作的研究及养生保健、优生优育等方面的论述,全书共10种108卷150万字。明清以来反复刊印,不少版本传入日本、朝鲜等国,在亚洲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地区有深远的影响。《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分别收录了该书的部分和全部著作。1999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推出《明清名医全书大成》系列丛书,共收录集成了30位医家医学全书。《万密斋医学全书》作为其中的一册正式出版发行。该读书出版后,引起了医学界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广泛关注。同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其列为我国明清两代"三十位著名医学家"之一,从而正式确立了万密斋在我国医学史上的历史地位。
 
开发万密斋人文资源具有发挥医药宝库的重要意义和现实基础。童伟民认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是对人类健康和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对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促进城乡社会发展,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服务需求,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国家对中医药事业发展一直十分重视和支持,近年来支持力度更大。不少地方抢抓这一发展机遇,大做中医药发展文章,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罗田万密斋与蕲春李时珍同为明代"医圣",李时珍因药而著称,万密斋因医而闻名。两位"医圣"的故里相隔不到百里,古时同为蕲州一州所治,现今同为黄冈一市所辖。罗、蕲两县同属医圣故里都在大别山区,发展中医药产业皆具优势,各有特色。目前,蕲春在这方面已先行一步,先声夺人,罗田必须奋起直追,奋发有为。
 
他说,加快万密斋医药文化产业发展,首先必须深刻认识其重要意义,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做好万密斋文章,有利于推动山区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罗田是华中地区重要药材产地之一,现有药材品种600余种,种植面积近2万亩,药材年收购量在5000吨以上,是北部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重要来源;"九资河茯苓"在明、清时就已远销海外,曾被省科技厅列为国家地道中药药品种予以扶持,2008年已收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罗田现有医药生产企业5家,年销售收入近7亿元,已成为工业第一支柱产业,罗田是大别山主峰天堂寨的所在地,是大别山生态旅游的核心景区,旅游业是罗田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一个产业,打响万密斋品牌,以此引领医药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既有国家政策支持,又有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既有巨大市场需求,又有持续发展空间;既可加快经济发展,又可推动社会进步;既是抓经济,又是抓民生;既可直接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税,又可带动一、二、三产业的关联发展。应该是一个符合低碳经济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罗田实际需要的好产业。只要科学规划,精心实施,这一产业完全可以做大做强成为一个重大的新经济增长点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闪光点。
 
据介绍,万密斋墓目前正在申报省级文物保护重点单位。规划建设万密斋纪念馆、万密斋陵园、万密斋公园等基础设施,出版《万密斋》传,拍摄《万密斋》电视剧等文化工程,既是一项民心文化工程,也是落实《文物保护法》,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这些工作,既是加快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彰显地方文化特色,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科普教育、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
 
童伟民部长说,做好万密斋文章,有利推进山区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罗田万密斋医院已有30多年建院历史,拥有初、中、高级医护人员100多人,在省内县级中医院中规模较大,实力较强,效益较好,声誉较好,最近又被国家相关部门列为全国中医院文化建设试点单位之一,是发展万密斋医药文化产业目前最成熟的一个重要平台,也是做好万密斋文章的一个重要支点,以该院为依托,进一步弘扬万氏医学传统,传承万氏医术思想,改善医院办院条件,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既是医院自身加快发展的需要,更是造福罗田人民的一件大事。1999年,罗田县在上级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成功举办了"万密斋诞辰500周年"纪念大会和"万密斋"学术报告会,吸引了300多名国内外专家、教授和相关领导参加,有效地扩大了万密斋在医学界和全社会的影响;2000年,罗田县提出将万密斋医院打造成为万密斋品牌的龙头,并将医院建设列为年度十件实事,投资1000多万元,按照"鄂东一杰、罗田一景"的总体要求,对其改造扩建;2000年,该院争取省市相关部门支持,获得+国家发改委专项资金支持,进一步完善了配套设施建设,医院医疗设施,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近几年,县里组织力量相继出版了《密斋新颂》、《神医万密斋的故事》、《大明医圣传》等书籍。创作并上演了大型古装黄梅戏《万密斋传奇》,该剧在湖北省第六届艺术节展演并获大奖。万密斋医院还成立了"万密斋学术研究会",开办了"万密斋医史陈列馆",全国政协原副主席王任重亲自题写馆名,吸引了前新西兰驻华大使和国内外大批专家学者前来参观考察。与此同时,医院共研制开发万密斋系列中成药40余种,应用于临床,收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医院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不断提升,得到社会和同行广泛赞誉。罗田中药材产业和中医院的建设,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湖北省副省长张岱梨同志在罗田调研期间,重点考察了中医院,对该院的建设发展给予充分肯定,对罗田做活万密斋文章,加快发展医药文化产业提出明确要求。我们要抢抓机遇,让名人效应得到充分发挥。

分页标题

 
在发展万密斋医药文化产业构思方面,罗田县委认识到,发展万密斋医药文化产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品牌建设为龙头,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依托,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标,抢抓机遇,发挥优势,科学谋划,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稳步推进,加快发展。在产业规划上,应重点发展医药制造、医疗保健和医药文化三大产业。
 
 (一)以做大做强医药化工产业集群为目标,加快发展医药制造业。一是在县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万密斋医药化工产业园"。立足高起点,瞄准大企业,大投资商,重点引进一批中成药、生物制药、保健品、化妆品及与医药化工产品生产相配套的相关企业,形成医药化工产业集群。二是在北部山区重点发展中药材生产基地。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植、一体化经营和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重点培育和发展一批专业药场、药材专业合作社和药材种植大户,带动千家万户发展药材生产。三是做大做强现有医药化工企业。重点抓好宏源药业公司茯苓多糖、食为天药业公司金银花露、惠涛药业公司茯苓饮片等主导产品的产能扩张,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争当行业排头兵。争创一批名牌产品和弛名商标,将医药化工产业集群发展成为全省重点产业集群,通过3-5年的努力,力争医药化工产业产值过30亿元。
 
(二)以打造华中地区一流养生保健、康复休闲基地为重点,突出发展休闲旅游产业。罗田山青水秀,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高达72%,县城周边和三里畈镇、大别山风景区脚下均有温泉可供开发,是天然的养生胜地。随着武英高速的通车,武汉、鄂州、黄石、九江等周边城市到罗田只有两小时车程,发展休闲旅游大有可为。打万密斋牌,结合观光旅游和红色旅游,在县城和重点旅游景区规划建设一批集中医治疗、针灸、推拿、药浴、足疗、按摩、康复、保健于一体的旅游项目,努力将罗田打造成华中地区一流的养生基地,既可吸引大批劳动力就业,又可丰富旅游产品,推进旅游业加快发展。力争通过3至5年的努力,全县旅游总收入突破10亿元,休闲项目收入达到40%以上。
 
 (三)以打造万密斋品牌为重点,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一是规划新建、修复和命名一批万密斋纪念性建筑。主要包括:修复、保护万密斋故居、万密斋墓、新建万密斋陵园、万密斋纪念馆,命名若干所(处)万密斋小学、中学、公园;二是制作完成一批宣传万密斋图书、画册和影音作品。主要包括:创作出版《万密斋传》,编印万密斋宣传画册,创作录制万密斋音乐作品,创作拍摄万密斋题材电视剧、电影,将黄梅戏《万密斋传奇》打造成经典剧目并巡回展演,通过现代传媒手段全方位加大对万密斋的宣传推介,扩大其社会影响;三是筹划开展一系列万密斋宣传活动。组织成立由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各界人士参加的万密斋研究会,定期召开学术研讨会,编印会刊加大对万密斋学术思想和医学成就的研究、交流;适时举办万密斋养生文化节;在电台、电视台开辟专题节目,邀请知名专家开设万密斋养生文化知识讲座,将万密斋的学术见解,特别是养生保健独到论述以现代语言方式向人民大众传播。
 
 (四)以建设一流特色中医院为目标,积极发展中医产业。扩建万密斋医院病区规模,完善相关配套设施;组织技术攻关,开发研制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制剂;培养引进中医药人才,提高医疗整体水平和医院形象;积极寻求与国内外知名中医院合作,加强与相关科研机构的联系,将万密斋医院列为相关大学医学院教学实习医院、科研基地和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努力将妇科、儿科建成全省一流的特色中医专科,将肝病专科建成全省重点专科,将万密斋医院建设成为大别山区乃至全省、全国的一流中医医院。
 
最后,童伟民同志畅谈了发展万密斋医药文化产业的主要对策。
 
 (一)加强组织领导。做好万密斋文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和长期性的工作,需要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锲而不舍地持续抓下去。县委、县政府应将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进行专题研究,成立产业开发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加大工作力度。对总体部署安排和阶段性工作应加强督查,狠抓落实。力争一到两年起好步,二到三年见成效,三到五年大发展。
 
 (二)全力争取支持。积极主动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和上级相关部门的重视支持,将罗田医药文化产业列入国家和省市相关规划,争取得到更多的有力支持。通过政府推动、舆论鼓动、项目带动、市场驱动,使产业发展尽快驶入持续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三)科学编制规划。规划是龙头。应委托相关专业机构对产业发展开展专题研究,精心谋划,科学编制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各项专题规划及建设性详细规划,与"十二五"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旅游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相衔接。要将发展规划纳入全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相关建设项目列入政府年度实事。用规划指导建设和发展,避免重复投资无序建设。
 
(四)加大宣传力度。万密斋虽已有一定影响,但要做成国内国际知名品牌,必须下大力气加强宣传推介。要依托万密斋研究会和各地同乡会,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和多种宣传方式,全方位、多层次、有针对性的做好万密斋品牌的宣传推介工作,使万密斋品牌真正成为国内外知名品牌。同时要迅速组织相关单位和企业注册登记万密斋相关品牌,防止这一品牌被恶意抢注。
 
 (五)多方筹措资金。抢抓国家加快中医药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机遇,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扶持资金;抢抓国家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机遇,依托一批重点项目积极争取银行信贷资金;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多方募集民间资金;设立财政专项引导资金,整合相关项目资金,加大产业扶持力度。

分页标题

 
 (六)强化产业招商。强力推进"万密斋医药化工产业园"建设,围绕建设大别山医药产业基地,精心策划一批项目,加大专业招商力度,加快引进人才、技术、资金和项目。形成"中药材GAP生产基地-中药材饮片加工-中成药中药保健品生产-销售服务体系"产业链条,发展壮大医药产业集群。围绕建设华中地区休闲养生基地目标,加大康体、养生、医疗、保健项目招商力度,为旅游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七)加快人才培养。鼓励支持企业和医疗机构积极引进高等院校中医药专业毕业生,加快培养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临床骨干人才;通过读经典、拜名师、做临床等方式,加快培养优秀中青年名中医;通过订单和委托培养等多种形式,挑选一批有志中医药事业的优秀高中毕业生到高等院校学习深造,毕业后回县工作,定期选拔一批县级医疗机构在职人员和乡村的"土中医"外出学习进修,不断提高医疗水平,开展名中医评选活动,对有突出贡献的名中医药专家进行奖励。
 
(八)制订扶持政策。认真落实湖北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决定,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具体的激励扶持政策,推动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