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营销需下苦功

发布日期:2010-07-09  |  浏览次数:77749  转载来源:编辑部整理

 

在中国,医院主要还是一种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主要服务于人类的健康事业。中国加入WTO,政府对中国医院的经营和管理逐渐放开,大大小小的医院之间的竞争变的热闹起来,一些民营医院思想变得异常活跃,十分注重自身品牌理念和形象定位的传播,频频在报纸、电视等媒体上进行广告宣传。品牌意识慢慢显现出来,而奇怪的是,部分财大气粗的国有公立医院似乎对品牌传播不屑一顾,甚至轻视民营医院的那套做法,忽视公关策划和开展新闻造势活动,对外与街道、社区沟通交流机会很少,对内的服务价值让顾客感觉不到。
亏本经营原因何在
现如今,政府对中国医院的经营和管理逐渐放开,大大小小的医院之间的竞争变的热闹起来,一些民营医院思想变得异常活跃,十分注重自身品牌理念和形象定位的传播,对内在服务上下苦功夫。有的不惜重金聘请了名人作代言,做广告,整合资源,苦下内功,逐渐探索出医院品牌经营之路。他们成了第一批敢吃螃蟹的人,所以,意外的尝到了螃蟹的“美味”! 
 
应该讲,当前许多医院,由于其特定的专业性、技术性,绝大多数员工潜意识中缺乏整体的市场营销理念和应对竞争的思想准备,在心态上往往较为机械被动,缺乏品牌塑造和商业意识,主动意识性和进取心缺乏,至于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和服务整合传播手段更是薄弱,所以功亏一篑。
 
随着国家医疗体系的改革,将引发新一轮医院投资热。拿目前上海来说,800多所民办医疗机构,真正实现盈利的只有三分之一,另有三分之一亏本经营。为什么?
客观地,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分析 ,民营医院的崛起以及在整合市场资源,创造市场奇迹,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也不是一般医疗机构或者医药保健品企业能够简单效仿的。如果因为几次媒体的负面报道,我们就否认其曾经并且一直在为健康作出的贡献,尤其是无视其顾客服务价值的诸多称道的做法,那将不但是市民的误解,更是愚昧乃至诋毁的行为。
 
精准市场定位
所谓定位就是寻求企业或者产品在行业和市场的位置,找准自身的目标消费人群和发展方向。定位不准或者定位模糊,不但难以与市场竞争者形成明显区隔,抢占理想的市场占有率,而且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企业自身的成长而失去扩张的能量和动力,到一定阶段将淘汰出局。这是市场定位理论的核心。众所周知,市场定位是一切企业和产品首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在中国,随着公办医院、外资医院、民营医院以及中外合资合作医院等办院主体的多元化发展,医院的经营管理将进一步面向市场,经受商业化运作的考验。显然,在这种态势下,医院的发展急需企业化的经营思路和理念,否则,按照计划经济体制下常规而传统的经营模式,医院的生存将面临巨大挑战和威胁。医院主要还是一种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主要服务于人类的健康事业。医院的发展理念不是以赚钱为首要目的,而是以维护人类的健康为主要宗旨。但随着现代医疗管理体制的改革,医院将面向社会依法办院治理。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医院走向市场的步伐。在公办医院强大的压力下,民营医院企图利用多个媒体的整合与优化通过广告达到市场量的增加。但是,现在许多医院都犯了一个同样的错误,那就是定位相同或者定位模糊,没有一个鲜明而独特有效区隔其他医院的“市场点”。也就是说,市场定位,引发关注要“准”,区隔点明明白白,就是要一针见血,直接道出医院的优越性,别人没有的服务职能,让他们时刻不忘,当有了病就会首当其冲的想到你的医疗设备、器械、医疗护理、医疗人员、医疗服务,那就成功了!
 
拓开空白疆域
其实,在整个市场体系中,医院的营销尚是一个空白区域,大有潜力可挖。问题是:究竟,医院营销如何才能在整合中鹤立鸡群呢?怎样才能开拓出一块属于自己的空白疆域?
 
今天很多医院开始注意开展新闻活动,利用新闻媒体平台,提高医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重要性,减小负面影响,所以他们成功了。搭建了一个公关舞台,精心策划、以公共关系为核心,展开事件营销,充分借助媒体的推广作用,广泛而有效地树立并强化了医院的品牌形象,提升了品牌绝对是条盈利的捷径。比如开展论坛活动,论坛的成功,成为医院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经营环境下成熟策划并运用公关策略和事件营销的范例之一。通过论坛,促进医疗研究机构与医院达成国际国内性的临床医疗合作项目,扩大知名度。
 
很多业内人士都认为,一些市场嗅觉灵敏的公立医院和大部分民营医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整合资源和公关策略,攥紧服务营销这张王牌,不断发展壮大,聚拢人气,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鹤立鸡群。

 要生存,就要把自己的企业始终放在市场的大环境下考虑问题,而不是孤立起来看问题,医院同样如此,因此,医院营销就被提升到与其他行业同样的高度,精确定位,注重品牌形象的塑造和维护,无论民营医院还是公立医院,相信发展空间一定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