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促进OTC市场快速发展的因素

发布日期:2010-08-04  |  浏览次数:65276  转载来源:编辑部整理
纵观中国市场,不论是用药水平、还是药品价格水平,实际上还都处于一个发展中国家的阶段。所以,中国药品市场还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同样,OTC市场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尤其是随着新医改的日渐明朗,国家对城乡居民基层医疗的重视,将充分展示未来OTC市场的潜力。通过对2001年到2007年的药店零售终端的研究发现,药店零售终端的市场规模以21%的速度增长,明显高于医院终端的增长速度。
 
  以2007年的OTC市场为例:化学药仍以40.98%的份额领先于其它类别,排在首位,但与2006年相比,市场份额有所下降。在2007年,国家调整了188种中成药零售价,平均降幅为16%,受此影响,中成药的销售额相对同期下滑。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日益理性,使得保健品市场发展稳中微升。
 
   OTC市场的几个特点:
 
    1、儿童类钙制剂零售市场销售有所下跌
 
  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使儿童健康成为中国家庭的重中之重。因此儿童市场的消费潜力不容忽视。据调查显示,大、中城市儿童补钙意识较强,但随着孩子长大,妈妈由长期给孩子补钙变为间断补钙,直到通过食物补钙。
 
     2、减肥保健品市场份额萎缩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奥利司他胶囊做为首个非处方减肥药使用。非处方药奥利司他胶囊由葛兰素史克公司生产。随着人们对减肥产品安全性的关注,药品类的减肥产品将会对保健品类的减肥产品产生较大的冲击力。
 
  3、国产药占相对优势地位
 
  与RX以外资、合资品牌占据主要地位相比,OTC则主要以国产药占明显优势地位。OTC药品中重要地位的三类药品,一类是营养保健类,钙制剂、维生素;二类是高血压、胃病等慢性病用药;第三类是感冒、咳嗽、皮肤等常见病用药。在感冒药、维生素、胃药品类中,国产药都占据到80%以上的市场份额。
 
  4、大众品牌意识增强,品牌药在零售市场中的地位稳固,稳步增长
 
  消费者自我消费意识的不断提高,品牌药将迎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以胃药为例,在北京,人们对于胃药品牌药的忠诚度很高。
 
   5、上海稳居2007年OTC市场销售额排名第一
 
  从2007年各个城市销售情况来看,上海市场的销售规模排名第一,而且远远高于排名第二的北京市场,且保持持续的、高速的增长速度。重庆和济南的销售增长速度仅次于上海、北京和广州。
 
     从中国OTC市场的发展来看,自5年前,中国开始实施药品分类管理,5年间的时间,6批OTC药品目录陆续出台,涉及品种4000余个,迅速催熟了我国的OTC药物市场。
 
  更进一步的消息是,OTC目录今后将不再组织专家遴选,而是改为由企业自行申报,凡是符合OTC品种标准的,将被准予进入OTC目录,作为OTC品种销售。对于未来几年的中国OTC市场走向的基本判断,几乎所有的专家都能脱口而出:增长。
 
    促进OTC市场快速发展的因素
 
   1、药监管理越来越严格规范,处方药按OTC模式的销售将受到制约,有利于提升OTC的销量;
 
   2、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药品的招投标更加规范,从根本上杜绝医院的“带金”销售模式,迫使制药企业更加重视OTC市场;
 
  3、居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全民教育的普及,到药店自行购药的消费者将不断增多,OTC市场的份额将加大;
 
  4、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和社会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在提高。某总书记在报告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建立一个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制度。2006年,全国卫生总费用达9856.3亿元,政府、社会和个人卫生支出分别占18.1%、32.6%和49.3%;人均卫生费用749.8元,卫生总费用占GDP4.67%。2007年全国卫生总费用达10966亿元,占GDP比重为4.81%,人均卫生费用828元。政府增加卫生支出的投入,无形当中扩大了医疗卫生事业。OTC市场也随之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