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企援建医院是善举还是贿赂

发布日期:2010-08-15  |  浏览次数:62715  转载来源:编辑部整理

    据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一位医护人员透露,一家药业公司2008年年底投资近200万元,为该院援建了一个占地约700平方米的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作为条件,医院承诺5年内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全部使用该厂生产的可立式软袋输液产品。这个2008年10月建成的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是新疆首家,也成为疆内各大医院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样板”工程。

  据部分药企称,这种“捆绑”合作方式,在业内已是公开的“秘密”,并且新疆一些三甲级医院正在和四川科伦、上海百特、新疆华世丹等医药企业进行意向性洽谈,可能有普及之势。

     同为制药企业和竞争对手,山东齐都药业有限公司新疆办事处主任王文峰对“捆绑”合作方式表现出一种无奈。他用“抓住了卫生部出台文件的重大机遇”来形容一些大型药企援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做法,但他也坦言,“任何合作都可能有某种利益掺杂其中”。

  对药企援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捆绑”医院大输液产品涉嫌商业贿赂的诸多质疑,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药剂科主任曾平认为,只要药品价格和渠道没有问题,就不属于商业贿赂的范畴。

  既然学校可以搞捐资助学,同为公共机构的医院如法炮制一个“捐资助院”,似乎也不无道理。既然连马儿都不能“又让它跑,又不让它吃草”,公立医院同样不能只提供医疗服务,却没有财务上的足够支撑和保障。事实上,无论是医疗大楼的建设、医疗器械的采购、医护人员的薪资,无一不构成医疗机构的成本,这个时候,假如财政不能为这些成本埋单,必须自筹经费的医院,当然只能想方设法四处“化缘”,这个时候,“捐资助院”浮出水面,甚至成为公开的秘密,也就并不意外,顺理成章了。

  这边厢药业公司出资为医院盖大楼,那边厢医院承诺5年内采购药业公司的相关产品,“捐资助院”在药企和医院之间似乎正在演绎一场轰轰烈烈、各取所需的“自由恋爱”。不过,假如认为药企与医院的这场“恋爱”只是双方的私事,并没有损及第三方的利益,难免有些天真。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如此援建不是免费的午餐。对药企而言,其实更懂得在商言商的道理,这场恋爱是否具备商业价值、是否能有利可图,恐怕早已被精心算计。不难看出,药企出资显然不会只为个“援建”的名声,药企的股东更不会同意这样一笔赔本买卖。名为“捐资助院”,其实不过是一笔各取所需的交易,5年的产品专供,药企注定会把钱赚回来;而对于医院而言,“吃人嘴短,拿人手短”,楼都是人家出钱盖的,采购人家的产品,当然要给人家留足利润空间。不难设想,假如药企援建医院是“双赢”,那么转来转去,最终为大楼埋单的,依旧只能是患者。

  不过,医院接受药企援建,简单地以“贿赂”论处,似乎也不妥。毕竟,公立医院的财政拨款有限,医疗事业的发展有时不得不靠医院去自筹经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财政投入在公立医院运营成本上的缺位,恐怕才是把医院推进药企怀抱的根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