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医药管理评论:强生行贿谷歌退出 华为站在第三极
商业是没有硝烟的战争,跨国企业站在阵地的最前沿……
强生“三重危机”的背后
美国强生(Johnson & Johnson)成立于1886年,是世界上规模大、产品多元化的医疗卫生保健品及消费者护理产品公司。作为在国际领先的企业,强生在最近在中国的日子却似乎不那么好过。
首先是药品质量问题导致的“召回门”。
其次便是令人吃惊的“行贿门”。2010年5月底,国家药监局原副局长张敬礼被双规,随即有媒体报道称,强生涉嫌为尽快获得医疗器械和药品的注册向张敬礼行贿。
最近强生又遭遇“做局门”。
由于质量问题导致的药品召回已经给强生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而“行贿门”、“做局门”目前尚无定论。不管这些事件最终的会有什么样的结论,造成损失是既成事实。强生,100多年的老店,一向受人尊敬的企业,为何在最近在中国却麻烦不断呢?
强生的强大是无容置疑的。但是作为一家跨国公司,要想在新拓展的疆域中存活下来并取得好的业绩,还得适应区域的文化与价值取向,并能根据各地的文化适时作出正确的市场决策。
中国的药品与医疗器械市场,不是完全竞争市场。中国的医疗事业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一些行政部门,掌握着企业产品能否进行销售,或者说能否抢占市场的生杀大权。如此一来,一些并不是专注于产品与服务的企业就会打起行贿的歪主意,妄图通过抢占“行业标准制定”这样的制高点来抢占市场。
在中国人的文化里,“关系”是不容忽视的要素,特别是在涉及到官场的时候。实际上,”关系”一开始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它最多也就是一个中性词。关系代表的是人与人之间相互适应的能力。关系的建立,有多种方式。比如说市场的拓展,你可以是通过相互合作的形式,双赢的形式,也有人会采用不正当的权钱交易的方式。映射到企业也是通道的道理,“关系”代表着企业适应市场环境的能力,一家企业可以通过双赢的方式来与各方建立关系,但也会有些企业会通过“便捷”的方式获得“关系”。
在医药这个圈子里面,由于制度的不规范,市场机制的不健全,所以有部分企业或者个人钻了政策的空子,通过权钱交易的方式来实现市场的抢占。强生作为一家优秀的企业,在产品、服务、创新等各个方面都是佼佼者。但是当它的竞争对手通过一些不正当手段获得了市场的时候,强生该做何感想呢?这就好比一个成绩、能力都非常优秀的考生通过自己的能力考得了一个分数,但是一个成绩非常差的考生通过作弊却获得了比他更高的分数。如此一来,不公平就会产生,心态就会起变化,特别是当众多考生都在作弊的时候,优秀的不作弊的学生确实是压力会比较大。但是我们反过来思考一下,通过加分成为状元的考生,最终的下场终归是不怎么好看,而靠实力成为状元的考生永远都是雷打不动的“状元”。优秀的行为,N项都不够,卑劣的行为,1项就毁掉你一辈子……
凭心而论,强生在产品、服务、创新、管理、企业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是国内同行学习的榜样。强生到底该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为中国的医药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中国老百姓的身体健康贡献自己的智慧,恐怕这才是作为一家优秀的企业更应该去思考的问题。强生的信条:“我们相信我们首先要对医生、护士和病人,对父母亲以及所有使用我们的产品和接受我们服务的人负责 。为了满足他们的需求,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必须是高质量的。”我想此刻强生还应该修改一下表述“我们相信我们首先要对医生、护士和病人,对父母亲以及所有使用我们的产品和接受我们服务的人,关注我们的人负责”。强生不仅仅是一个销售产品的企业,他更应该是一个行业的领头羊,一个创新者,一个社会责任的承担者。
在适应中国文化的过程中,强生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行贿属实的话,那么我们只能遗憾的认为,强生采用了一种错误的方式去适应中国这个市场。而要实现长足发展,强生还需“反求诸己”。
谷歌退出到底为哪般?
强生的“行贿门”是跨国企业适应中国文化的一个极端。而谷歌的“退出”,则是事物的另一面。
谷歌是一家伟大的公司。10多年的成长历程,10多年的创新革命。没有谷歌,我们对于网络的使用可能还仅限于网页的浏览。正是谷歌使得信息得到了充分共享。当然谷歌的步伐还不止于此,开放互联的网络,云计算,这些不单单会改变我们的生活,谷歌还想改造我们的价值观。
中国是谷歌决不能放弃的市场,毕竟这里有14亿人口。但是,在
谷歌并不将自己定位为内容提供商,而是搜索服务提供商。作为服务提供商,谷歌的目的就是要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搜索体验。但是如果是内容提供商,那么谷歌除去用户体验之外,还应关注内容本身,还应对搜索内容进行审查。搜索服务提供商,关系主要是在用户与谷歌之间建立。这样的关系相对简单,也可以通过技术来很好的满足。但是作为内容提供商,除去要保证用户体验之外,还应该关注用户“不喜欢什么”。“投其所好”是关系建立的一种方式,除此之外,“共同的价值观”则是成为铁哥们的必备条件。所以,作为内容提供商,谷歌所要面对的“关系”更为复杂。这就意味着,谷歌在中国市场的适应能力必须很强。技术考验的是谷歌的智商,关系考验的则是谷歌的情商。
强生的情商并不低,但是他们过于急功近利。谷歌的智商非常高,但是他们的情商是在太低。我们形容一个人固执会用“拧”这个词。谷歌就很“拧”。内容审查,是谷歌面对的利益方生存的规则,谷歌对于这样的价值观却不能接受。不能接受也就罢了,谷歌还妄图去说服中国人修改规则,从而免除它自己适应的必要性。
谷歌的方式,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看,也是非常不科学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生活在一定的系统中,就必须遵守游戏规则。谷歌妄图跳出圈子之外来修改规则,这和人类总是妄图征服自然的想法是一样的。所以,谷歌情商低。
当然,不能适应忍忍也就罢了,但是谷歌居然想以“退出”这样的方式来唤起拥趸们的同情,从而继续保持自己的清高形象。这样的方式,就更显得谷歌的情商低下了。自然的规律,人类的规律,“成王败寇”,少了谁都可以,地球是不会停止转动的。所以,谷歌冲动的退出,导致了他在中国大陆人才的大量流失,以及市场份额的下降。
还好谷歌的用户对它们还是比较忠诚的。但是不论怎样,谷歌的用户也是活在规则之中,谷歌妄图修改规则,改变价值观的做法是过于理想化,是不太现实的。现在,谷歌的拍照审查也通过了,谷歌又在大张旗鼓招人了。谷歌的冲动导致的后果就是用户使用的短期不便和谷歌自身市场份额的短期下降。
中国有句古话“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以退为进是战略战术,但是这个退不是退出,是让步和适应规则。
强生适应了规则,但是用了不恰当的方式。谷歌妄图修改规则,是情商太低的表现。他们都该“反求诸己”。
华为崛起与“中国威胁”
若仅从当前的结果看,同为跨国企业的华为,过得比谷歌和强生都惨。
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印度电信部多次拒绝当地主要电信运营商采购中国设备的请求,理由是印度内政部出于“国家安全考虑”,认为印度电信部门若使用中国制造的设备,将使印度可能受到安全方面的挑战。
而今年7月接连两起收购美国资产的并购交易均以流产收场。由于出售方担心华为的收购无法获得美国政府的批准,美国宽带网络软件厂商2Wire和摩托罗拉无线设备部门均拒绝了华为的收购行动。据报道,华为在这两次收购行动中,报价均高出竞争对手1亿美元左右。
同样是跨国企业,华为是在中国以外的市场开拓疆土。华为的遭遇恐怕很难凭自身的能力获得较大程度的逆转。强生和谷歌面对的都是一个开放的市场,他们都公平地获得了竞争的机会。只不过由于自身的原因,没能采取恰当的方式适应环境而导致了一些挫折。但是华为却在一开始就被规则刷出门外。给了竞争的机会,但是由于自身的原因没能把握,那证明还有希望。自身的能力都发挥到极致了,但是仍旧找不到出路,那就会令人绝望。
在中国内地打拼多年的华为肯定深谙“适应”之道。虽然面临的环境确实令人绝望,但是华为还没有放弃努力。1月内的2次尝试收购就表明了华为的决心。而在印度市场,华为
虽然华为面临的环境或者说天花板令人窒息和绝望,但是华为并没有放弃努力的机会。但是华为的遭遇却折射出了跨国企业生存的另一个现状:虽然你具备很强的生存能力,但是我根本不给你任何生存的空间。相比于强生和谷歌,华为遭遇确实令人同情。
冤冤相报何时了?
强生、谷歌和华为的例子让我们看到了跨国企业面临的不同生存困境。强生的适应方式存在问题,而谷歌的生存理念存在问题,华为的先天却是不足。适应方式与理念都是后天的,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去改变,先天的不足呢?我们该如何弥补?
【以上文章为明德管理咨询公司医药行业研究中心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