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医药行业总体上表现出全线扩张的上升势头,并释放出卓而不凡的巨大潜力。2009年,尽管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医药工业产、销、效益保持较快增速,医药外贸逆市前行,企业国际竞争力日益提升,产业格局不断优化,产业规模加速扩大。连续多年以20%以上的年均速度高速增长,再加上新医改方案的实施,使跨国医药企业明显加快了对华扩张的步伐。
跨国药企争抢国内市场
去年的国际金融危机阴影在全球尤其是欧美市场继续笼罩,欧美等发达国家医药市场增长较为缓慢。我国医药行业利用外资方式既有独资、也有合资和合作。而我国有着巨大的市场、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以及低成本的临床试验资源,医药市场连续多年以20%以上的年均速度高速增长,再加上新医改方案的实施,使跨国医药企业明显加快了对华扩张的步伐。据商务部的统计,2009年我国医药行业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23个,同比下降15.21%;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11亿美元,同比增长33.66%。2009年医药行业外资主要来源地为中国香港、丹麦、英属维尔京群岛、美国、开曼群岛、新加坡等。
目前,辉瑞、默沙东、罗氏、葛兰素、诺华、拜耳等全球前20大制药企业均已在华投资设厂,不少外资企业还建立了较大规模的研发中心,并把触角伸向药品批发领域,在大中城市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合资和独资类企业数量约占我国医药企业总数的30%,销售额约占整个医药产品销售额的26%~27%,是中国医药市场上最重要的角色之一。
上市融资提升实力
近年来,我国医药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和吸引风险投资等手段快速提升自身实力。目前已有近130家医药企业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海外上市的企业有20多家,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产值比重已经从2000年的29.0%下降到2007年的20%,三资经济比重上升到25%,私营经济比重为19%,集体经济比重为4%。与此同时,产业区位优势亦进一步得到强化,东部沿海地区的医药经济规模占全国的66%左右,江苏、浙江、上海三省市医药工业产值占全国的27%,有14家企业进入全国医药企业销售收入前50强,另外全球销售收入前20强医药企业中的大部分都在该地区投资建厂或设立中国总部。珠江三角洲地区市场经济、民营经济比较发达,在化学药物制剂、中药、生物制药及医疗仪器设备等领域在全国名列前茅。京津冀鲁辽环渤海地区生物科技力量雄厚、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地区内省市在医药产业链和价值链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2009年,上海、江苏、广东、浙江、北京五省市居进出口排名前五位,其外贸额合计368.95亿美元,占外贸总额的69.4%。而正在崛起的中西部地区,正利用当地动植物中药材的资源优势,迅速发展中药产业。
通过严格实施GMP、GSP、GAP等认证,大大增强了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的质量意识,淘汰了一批不合格企业,医药企业多、小、散、乱局面有所改善。国务院批准国药集团与中生集团实施联合重组,这两大集团的联合,为国药集团打造国内最大的医药航母奠定了重要基础,2010年国药集团的销售额有望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国药集团下属的商业公司国药控股在香港整体上市,募集资金超过百亿港元,给国药集团未来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上市集团对外公布其医药资产重组方案:即“新上药”以上海医药为平台,以换股吸收合并上市医药和中西药业,并购买上药集团以及上市控股旗下医药资产,实现除抗生素以外的上市系医药资产整体上市,其总市值将超过220亿元,“新上药”已成为一家集医药研发、制造、分销、零售于一体,覆盖整个产业链的大型综合医药龙头公司,成为国内第二大医药集团。
医药行业破浪前行
在国际金融危机阴云笼罩之下,我国医药行业表现非凡,破浪前行,展现出不同于其他行业的强劲增长势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据国家工信部统计,2009年,我国医药行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大关,达到10382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1.1%,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14.9%,高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11.0%)3.9个百分点,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1998~2009年,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是GDP增速的2倍左右。2009年全年,医药行业累计实现工业销售产值9915.9亿元,同比增长21.4%。其中,化学原料药和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分别完成1837.5亿元和2758.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7%和19.0%;中成药制造业和中药饮片加工业分别完成1998.0亿元和51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0%和28.3%;生物生化制品制造业完成887.2亿元,同比增长29.1%;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和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业分别完成950.0亿元和52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9%和29.0%。全行业整体产销率为95.5%,同比提高0.15个百分点。
分页标题
医药外贸逆市上行
自金融危机以来,不少国家因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出于维护本国企业利益的考虑,对中国制造产品,特别是低端医药产品加以限制,对华采取贸易救济措施明显增多。全球医药市场的增长率下跌至2.5%~3.5%,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额达531.5亿美元,同比增长9.8%。其中进口202.36亿美元,同比增长21.5%;出口329.1亿美元,同比增长3.7%。医药外贸顺差126.7亿美元,同比缩减16.6%。近些年我国医药外贸行业的表现可以看出虽然有一些波动,但整体上保持了逆市上扬的积极态势。
药监力度逐渐加强
趋严的审批程序使药品注册申报数量大幅下降,申报产品的结构明显改善;确保对医药器械产品监管工作的常态化;力求使我国的GMP更为系统、科学和全面。以上三点的政策表述不难看出国家对医药产品的监管力度明显加强,国家药监局在2009年着力修订1998年版GMP,并争取在2010年正式颁布。据了解,新版GMP条款数量较1998年版GMP增加近4倍,详细描述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条款所涉及的内容基本保留了1998年版大部分章节和主要内容,涵盖了欧盟GMP基本要求和WHO的GMP主要原则内容,适用于所有药品的生产。新版GMP修订体现了强调人员和质量体系建设的特点。
国家对于医药市场非常重视,不仅仅从这次已经闭幕的两会上,我们要坚信中国医药市场在国家有力的政策带领下会越走越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