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经济危机后,都会伴随着重大科技的突破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医药经济作为低碳经济的主流发展的行业之一,也需要抢占生物技术研发、行业标准、产业投资的制高点。有远见的中国医药企业应该把目光瞄向国际,无论是自我的管理实践还是产品的技术内涵,都应该用国际化的标准来提升。
未来十年,中国医药经济的发展蓝图是值得我们怀着无限憧憬的,这份憧憬是复苏后的期待,是有底蕴的构想、是对未知的积极预测,也是对前景的乐观向往。“黄金十年”的内涵,凝炼了医药消费需求快速增长,产业内外部环境愈发和谐的未来画面。不过,机会总是与风险并存,作为企业必须有所警惕。
政策落实的风险需谨慎
国家一定有一些长远的、突破性的政策措施。在做各种招标过程中,只强调低价的话,就会呈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出现了“遵守国家法律成本高,违反法律成本低”的现象,这种现象应尽快制止。
国家的医药政策要有些改变,如果一些政策不改变,在未来十年中,我国医药产业仍会停留在水平较低的阶段。例如,中国参加国际临床试验的审批政策要有所改变,药监局注册药品周期长的问题要解决。目前,中国参加创新药的国际临床试验审批速度很慢,这对我国的新药创新很不利。只要中国科研人员想在研发上有所作为,就要早期参与到国际的高端Ⅰ、Ⅱ期临床试验,但是由于审批过慢的原因,失去了很多参与的机会,与此同时,印度等周边国家参与多中心临床的机会越来越多之后,我国在这些方面就会逐渐落后。
2010年,中国西南地区遭遇了干旱,从目前来看,我们广药企业的产品卖得不错,但是由于受大旱的影响,药材出现了短缺,企业也面临药材成本上升的风险。目前,研发一个新药花的时间比较长,投入依然比较多,但是源头的资源缺乏保护。资源也需要保护,种植药材对于中药来讲十分重要,没有药材,再好的产品也不行,因此,药材种植的资源亟待要考虑保护。
这当中最大的风险就是医改政策“被走偏”,从目前正在落实的基本药物政策和我们看到的其他方面的一些情况来看,中央各项政策的初衷都很好,但是落实到实际和基层去的时候,在一些地方也出现了“被走偏”的现象,“被走偏”已经成为医药行业最大的风险。为此在两会代表参加的一次座谈会上,医药卫生界的两会代表委员联合提案,要求坚决反对地方保护政策,要原原本本地执行医改政策,不能走地方保护的错路。
世界局势促使中国制药企业的标准提升
业内人士认为2009年中国GDP增长以8.7%完美落幕,但是,高增长、低通胀的经济表象后面,掩藏的是经济结构失衡的矛盾和隐忧。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将结构调整作为今后经济工作的重心,医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分支,势必要在这场深层次的调整中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
随着世界经济日益融合,中国的医药企业即将面临更加开放,更加全球化的竞争。每次经济危机后,都会伴随着重大科技的突破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医药经济作为低碳经济的主流发展的行业之一,也需要抢占生物技术研发、行业标准、产业投资的制高点。有远见的中国医药企业应该把目光瞄向国际,无论是自我的管理实践还是产品的技术内涵,都应该用国际化的标准来提升。
未来十年,中国药品市场将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这一预测的背后,蕴含着无限的可能和机会。而要实现一个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升级的华丽转型,势必要思考产业结构调整的宏观命题,势必需要在企业成长和成功的轨迹中总结、反思、求证,因为机会从来只垂青有准备的人。接下来的工作是如何从制药大国转向制药强国,将会是中国医药行业面临的关键问题。
可以预见的是,中国医药经济跟中国经济一样,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特别是在调结构、增长方式方面会出现根本性的改观。中国式医药产业结构跃迁的最终路线图就是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经过接下来近10年的调结构后,中国医药经济的增长方式将会由过去的单纯的重速度,转变为速度与效率并举,数量和质量并举。而刚刚开启的形势其实正在构建医药产业的第三次转折,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作为低碳经济的一部分,将非常有前途。
机遇只给准备好的人
在国际地位上,从全球化讲,中国的很多医药企业都是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的背景下进行竞争,中国企业作为中小企业要做的就是突围。中国医药行业现状是一个快速变革的阶段,对于零售行业来说,越来越多的并购已经使零售药店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未来隐藏于现实之中,对现在的准确认知是我们做出假设的前提。因此在我们展开就未来的对话之前,请你们用一两个关键词或一两句话来首先概括我们中国医药产业的现状,也就是说,在我们走近机遇的时候,中国医药人,准备好了什么?
对于中国医药行业来说,10年的构想很难做到,对于中国的经济,能预测3年就很伟大,5年则很难做到,因为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我们很难用常规的思维进行思考。但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中国的医药经济还是会有一个很大的跳跃。
分页标题
基于当前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我也认同医药产业正在步入“机遇十年”,在我看来,未来的十年已经为给有准备的人准备好了“机遇”。
产业升级创新将主导结构跃迁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将结构调整作为今后经济工作的重心,而医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分支,将在这场深层次的调整中去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
未来黄金十年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词有两个:一个是升级,另一个是创新。升级的内容之一是传统产业抓升级改造,打造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此外,医药行业的产品标准也要有较大的变化,企业要主动进行改造升级,不能被动。以辉瑞为例,辉瑞的一个理念就是质量标准和产品标准升级是一个制胜的武器。
例如中药注射剂的标准,杂质所占比例的标准,都需要升级改造。中国的生产企业的质量保障体系要有巨大的提升,即需要由现行的GMP向cGMP的标准过渡,中国的质量保障体系在5年内将会升级换代,这不仅将为人民用药的安全性提供基础性保障,还将有助于解决我国药品出口中存在的问题,把以原料药出口为主,转向制剂出口为主,由向亚非拉出口为主,转向欧美日主流市场出口为主,向世界主流市场出口制剂正是未来十年最重要的结构调整之一。
另一个大问题就是创新,中国企业一直坚持创新,但是还远远不够,为此,国务院已经把新药研发落实到国家的层面操作。在“十一五”、“十二五”中都有重大专项涉及到原创药开发。从目前的规划来看,在未来三五年内,我国将成功地开发20多个由中国自主研发、生产的原创药。并且在10年之内,这个行业还将涌现50~60种新药,这将对整体结构的调整带来的重大的变化,会是行业发展的重点。
在我看来,毫无疑问未来十年将是中国医药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从国际上看,当前生物技术的进步速度非常快,这个进步可以改变医疗的结构,也可以改变药品生产的结构,我觉得在这个“黄金十年”里,生物技术的发展将改变现有的治疗方式,伴随着个体化治疗方式的变化,制药业本身也要进行很大的改变。未来十年,经过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联合调整,生物制剂所占的比重将大幅提升。
兼并重组将贯彻产业整合大潮
对未知事物的想象,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思考,他赋予人类一种浪漫的气质、一种探索的活力和一种渴望改变的激情,它为科学创新与商业变革提供了鲜活的命题和无限的遐想空间。每一个有底蕴的想象都将成为变革的引信,而做出想象的我们正是变革的主角。作为此次变革中的主体,在座的企业家,你们认为未来十年中国医药产业整合的趋势将呈现哪些特点,你们如何看待产业整合的作用?
在这个医药行业“黄金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兼并重组将贯彻产业整合大潮,企业肯定会进行并购和合作,从这个角度看,一种是和国内企业合作,另一种是和国际企业合作,不论是哪种合作方式,两个企业一定要在业务实现互补,并且拥有共同的目标,这样并购合作才能有效。因此,企业在并购合作上不能强求,如果合作不成,不如各自去发展。
虽然,并不是每一个企业都适合进行兼并,但从企业发展的角度看,兼并收购和技术合作都是很好的合作手段。相比工业来说,连锁的复合增长率是很高,高速的复合增长率需要做大做强,因此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零售连锁从分散到集中的整合速度,会比工业进行得更快。随着购并和发展,连锁零售市场会发展得更快。从目前形势来看,连锁药店发展的大方向仍是并购,这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决定;对于没有能力参与并购的企业来说,联合联盟也是一种很好的合作方式。
质量和标准都需升级
面对未知的十年,正如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所说的:变化中的大部分事物都有章可循,愿景不要太超前于时代,成功靠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利用机会。我们都明白,机会从来只垂青有准备的人这一道理,那么,具体到微观层面,企业又应该怎样筹划自己的蓝图?
后十年对企业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迎接黄金十年到来,企业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把质量安全放在首位。其次,还要加强创新,中药的标准都向国际标准看齐,在加快自主创新的过程中,中药创新的目标是去解决西药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中药研发在这方面的尝试取得了成功,我们就可以在即将到的黄金十年里营造出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方式。
在未来的黄金十年里,进行并购重组将成为企业做大做强的主要方式。我们将在2010年打几个硬仗,目前计划投资20亿元并购一些企业。从并购的目的来看,通过并购可以获得公司原来没有品种和业务,可以丰富公司的产品线和业务范围。
从全球角度看,丽珠是一个小企业,我的目标发展成要国际中型的医药企业。为了实现丽珠的目标,丽珠首先要改变自己,企业所有的语言要按照国际通行的语言去做结构上的调整,包括思维方法、管理、标准,很多的东西都按照国际要求做。尽管你的企业小,但不能降低自己的标准,只有当企业的标准是统一的时候,企业的每一个方面才可能在国际竞争中被同一标准所认同,而不能为了做中国市场,就单独做一套中国市场的标准,在国外市场就另作一套标准。
目前,国际大公司在拥有很多资源支持的情况下,进行新药开发的效率都很不高,因此,让丽珠这样的企业去做原创的新药是很难的。但是丽珠也在逐步参与创新,在现有的条件下,每一个产品,每一个生产组织,每一项管理,都可以从现有的基础进行一步步的改造升级,这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一种创新,渐进式的创新,每一个重磅炸弹都是逐渐创新形成的。通过逐步创新的积累,丽珠争取突围成为一个较强的国际中型企业。
分页标题
抓住瓶颈找到突围点很关键
创新是医药行业的灵魂。当下的全球新药研发进入了高投入低产出的蛰伏期,而中国的医药人,对于创新,有着更多地期望和无奈。幸运的是,我们的创新实践一直没有停止,从最早的抢仿,到模仿创新,到自主创新,我们创新理念一直在改变,请问,您认为,中国医药未来十年要实现自主创新,需要突破的主要瓶颈是什么?在哪些领域,最有可能实现自主创新?
医药行业是一个朝阳产业,但中国的现状是大而不强,因此,中国确实更需要有创新药,只有创新药才能使中国制药业在全球制剂舞台上要占有一个显著的地位。
一些中国的大型化学药生产企业有很多的优势,例如,其从原料和制剂都有优势,但是不足在于,这个产业链的国际化水平和标准都不够高,市场营销的队伍不够健全,注册的人员比较松散。所以,如果一些原料药和制剂产业链上没有什么问题的话,就可以和外资药企一起去开发普药的市场。这个黄金十年中,中国的企业会从这个角度突围。
在未来的“黄金十年”里,每一个企业都要做好自己的特色,必须做有特色的产品,走差异化的创新战略。现在经常这样的情况,当一个企业做好一个产品的时候,别的很多企业都想模仿着去做,但未必能做得成功。每一个想分享黄金十年的企业都要注重特色,走差异化的路线。
2010年,中国站在了新千年第二个十年的起点,中国的医药经济必将会跟东方巨龙一起腾飞。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药企要坚定决心,将中国医药行业发展的更加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