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极集团为了整合集团内部资源,盘活公司土地资源,根据涪陵区人民政府关于“退城进园”的整体工业产业规划,公司拟阶段性介入房地产项目。为了便于项目运作,公司全资子公司太极集团重庆涪陵制药厂有限公司拟整体吸收合并医药工业公司股权。
2、公司拟将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两路口名为“黄埔大厦”的房产(以下简称:两路口房产)对外处置,公司将获得收入9002万元。
3、为了积极盘活公司非生产性存量资产,着力降低财务费用,妥善解决职工居住公司住房多年而一直未享受房改政策的遗留问题, 公司及公司控股子公司拟将职工住房在住房成本价的基础上优惠处置给职工,经初步估计,本次处置职工住房资产净值成本约为10469 万元,公司将获得收入约为8851 万元。
4、涪陵制药厂有限公司拟在李渡工业园区征地150 亩,其中:工业用地100 亩,单价为28 万元/亩,征地费用为2800 万元;商业用地50 亩,单价为70 万元/亩,征地费用3500 万元,以上征地费用合计6300 万元。
主要观点
一、太极集团主营业务资质良好、财务费用吞噬利润。公司以生产中成非处方药为主,产品线覆盖呼吸、消化、心脑血管、泌尿生殖等领域,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共有 151个产品品种进入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其中化学类药品有 110 个产品品种,中药类药品有 41 个产品品种。2010年上半年医药工业收入9.62亿,同比增长21.42%。但太极集团资产负债率过高导致巨额财务费用吞噬利润,公司盈利能力一直低位徘徊。公司2008年财务费用1.83亿元、2009年1.43亿元、2010年上半年0.74亿元,即影响税前EPS0.43元、0.33元和0.17元。
二、处理闲置资产增强公司盈利能力。太极集团拥有包括4500亩商业地产在内的大量闲置资产,我们测算其价值在50亿元左右。但多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公司对这部分资产处置只有想法没有行动,由于这部分资产每年形成巨额(3000万元至4000万元)无形资产摊销费用而没有收入,这部分无形资产实质形成对公司盈利能力的损害。
1、分阶段介入房地产项目有利增强公司盈利能力。子公司太极集团重庆涪陵制药厂有限公司拟整体吸收合并医药工业公司股权,合并后将首期开发医药工业公司拥有的1085亩商业土地。我们预计,由于涪陵制药有限公司没有从事房地产开发的经验和资金,其将采用合作开发的形式即公司出土地,合作方出资金和房地产开发团队的方式进行这部分商业地产开发。我们认为公司将很快进行这部分商业地产开发,且公司有可能在这个项目开发成功后,将以此模式逐步开发其他商业地产,进一步将商业地产资源盘活。我们预计公司将进行普通住宅和别墅综合住宅开发,根据公告,1085亩土地成本在69.9万元/亩,如果按照容积率为2-3计算,其楼面地价在350元至530元/平米之间。而目前涪陵地区较好地段的普通住宅价格在5000元/平米左右,抛开土地成本,假设包括建安成本在内的成本费用率为40%,其开发后可以形成20亿元左右的税前利润。而公司将得到至少60%的利润分成,这不仅可以使公司形成巨额利润,也使公司得到巨额现金流,公司的资产负债将得到巨大改善,盈利能力也将得到极大加强。
2、处置黄埔大厦和职工住房有利降低财务费用和增强公司盈利能力。为了盘活闲置资产降低财务费用,公司拟出售黄埔大厦和将职工住房在住房成本价的基础上优惠处置给职工。两项资产处置可以给公司分别带来9002万元和8851万元现金收入,预计可以为公司带来超过2000万元的非经常性损益利润(主要是处置黄埔大厦利润)。而公司在李渡工业园区征地150 亩,其中工业用地100 亩和商业用地50 亩,主要用途在于生产厂房搬迁和解决职工住房。这将有利于公司对其在涪陵地区拥有的其他商业用地进行开发。
三、投资建议:强烈推荐。我们认为太极集团主营业务质地良好,其巨大的商业土地资源价值使其拥有改善资产负债表降低财务费用的能力。公司首期盘活的1085亩商业土地可以使公司获得超过10亿元的税前利润,公司的资产负债将得到巨大改善,盈利能力也将得到极大加强。随着公司对其他商业地产的逐步开发,公司可以形成稳定的利润来源和现金流来源,其资产负债将得到进一步改善,形成以房地产开发支持医药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公司盈利能力将得到持续增强。在不考虑商业土地处理带来资产负债表改善和财务费用大幅下降的情况下,我们预计太极集团2010、2011及2012年EPS分别为0.17元、0.27元和0.38元,如果给予公司35倍PE估值,其2011年医药产业价值在每股9.45元,加上商业土地价值,我们给予公司6个月内20元的目标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