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经营态度和能力也成问题

发布日期:2010-09-27  |  浏览次数:85045  转载来源:编辑部整理

      笔者同意《医药品牌经营“七宗罪”》一文提出的观点,但有两个根本性问题不可忽视。

  国内公司希望建立品牌吗?
  从目前来看,国内公司其实更关注销售业绩、利润,追求股价的飙升。本文虽然从很多细节上展示了国内公司缺乏远见的现状,只是,假设有一条打造品牌的平坦大道摆在这些公司面前,但要以牺牲短期的利益和增长率为代价,这些公司愿意走吗?笔者认为可能性很低,国内制药企业对利润和销售额的追求已经深入骨髓了。
 
  诚然,国外制药公司也不乏丑闻,然而至少大部分知名制药公司都有一个部门,叫“合规部”(Compliance),这个部门的作用就是规范公司的各类行为,使之符合公司规定,如此,公司的正规军形象才能深入人心。某美资公司有位医药代表业绩非常好,很讨医生喜欢,但他不是那么“听话”,为了和医生建立更好的关系,时常违反规定送点礼物等等。合规部知悉后,直接将其开除。公司市场部人员拜访医生时,医生很是遗憾,不明白公司为什么要开除这么懂事的销售代表。表面上,这家公司有点不尽人情,但从长远来看,或许就是这样森冷的规定让这些大公司的行为有了约束,品牌形象也慢慢建立了起来。
 
  国内公司有能力建立品牌吗?
  假如国内有公司愿意不惜代价建立品牌,可行吗?可行,但困难重重。原因何在?1.大部分国内企业科研实力弱,产品往往是仿制品,而国外的原研产品往往早已上市,且深入人心了。2.国外公司经常有国际性的临床数据证实其产品有效且安全,国内有些公司确实有非常好的产品,但企业对品牌的建立缺乏系统化流程,更多集中于短期战术,很少有公司研究5年,甚至10年的战略。3.品牌印象的建立也需要不断调整策略,因为医生的意识是会不断变化的,可能今天医生对这个领域更关注疗效,产品定位为“疗效好”就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但是明天随着学术进展以及临床需求变化,医生的关注点可能又会转到安全性方面。国内公司能够随时监测到这样的市场动态吗?我们能够确信医生需要这样的产品吗?

  国外公司经过多年的营销和品牌化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在品牌建设上有以下优势值得借鉴:1.品牌投资具有长期性,不是今年做个大活动、大广告就行了,要有持续性。2.深刻理解医生的需求,不仅仅是医生说的话,更要深入到医生对不同产品的认识上,了解医生的处方模式和考虑的问题,随时调整策略。3.不断研发更新产品或者互补产品,建立完善的产品线,整合营销,互相促进,让医生对该公司在这个领域的实力深信不疑。罗氏在这一点做得非常成功,其肿瘤产品覆盖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非霍奇金淋巴瘤、非小细胞肺癌,给予相关科室的印象就非常深刻,觉得罗氏的抗肿瘤产品绝对是最前沿的,非常有效。4.要有学术地位,国外公司很关注临床试验以及国外治疗指南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