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价药逐渐消失

发布日期:2010-09-29  |  浏览次数:61234  转载来源:编辑部整理

 

        不少价格低廉,却拥有上佳口碑的经典药,这几年已很难买到,主要是因为利润太薄,厂家不愿生产。而在一些基本药物采购中,因为招标价太低,低价药无奈放弃招标,导致这些药虽被纳入基本药物目录,也形同虚设。
 
  药厂不愿生产,医院说缺货,这是很多廉价药的最终命运。价格低廉不等于效果不好,相反有些廉价药在临床急救中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为何廉价药难觅踪影?这一方面是因为廉价药经过政府指导价、医生回扣等若干中间环节,摇身一变成了高价药。另一方面也有不少药企迫于成本压力,干脆放弃了廉价药的生产。或者因为招标价定得过低,让药企感到无利润可图,被迫退出基本药物的招标。
 
对于生产廉价药的药企来说,既要让其有一定的利润空间,又要防止其通过大幅提高药价来求生存,不妨采取国家补贴方式,让那些廉价的经典药能保持生产。
 
而在基本药物招标过程中,有必要统一现时各地混乱不等的标准,不能让廉价药被排除在招标之外。据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透露,眼下不少地方的药品招标根本不问价格,先统一砍掉15%20%的价格再谈,仅此一招就直接导致一些药企被逼出了最低成本线。那么是不是可以考虑在招标过程中,给廉价药设立“绿色通道”,在调查市场的基础上,适当考虑价格因素,让其优先进入招标范围,而不是一味对药企报价压低。对于那些打着廉价药名义,中标后却嫌利润不高不愿生产的药企,要建立相应的惩罚机制,严重的则直接勒令其退出药品生产市场。
 
以国家统筹、财政补贴的形式,对廉价药进行价格保护和政策扶持,让药企愿意生产,这是患者的福音。至于哪些药可以被定性为廉价药,可借鉴基本药物目录,制订一个廉价药目录,并纳入医保,使廉价药的生产和临床能有效衔接。

       国家对于那些廉价有效药要有个统筹计划,或是纳进基本药物目录,或是以财政补贴途径鼓励药企定点生产,而不能无视廉价药的“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