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营销的“月光宝盒”

发布日期:2010-10-15  |  浏览次数:68870  转载来源:编辑部整理

 

保健品营销近年来虽然层出不穷的变化花样,但是要将保健品真正提高到一定程度,营销方式还是有很多的难题,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法宝呢,可以穿越这样一个瓶颈,到达新的高峰呢,这里就来探讨下,保健品营销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月光宝盒”。
 
保健品的不理智营销
 
一段时间以来,保健品企业可以说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挣扎在生死存亡之际。
 
那些通过电台专题忽悠、会务营销欺诈、平面媒体炒作、终端促销引诱的企业都将或多或少感到了来自行业剧变、百姓理性、政府监管带来的阵痛,也因此,他们在等待、在观察。今后,到底会怎样?
 
保健品由此催发的狂热和不理智让整个行业都饱受煎熬。业内人士表示说,今后以至相当长一段时间,对保健品企业来说,是道坎!
 
“保健品行业不好做了,成功的产品不多”、“钱很难赚!准备考虑转行了”,在我周围,经常有些朋友发出这样的感叹。的确,广告的狂轰滥炸、终端的铺天盖地、价格的高不可攀形成了对市场的过分超前掠夺,再加上急功近利似的圈地跑马、高举高打,渐渐的在消费者心目中原本美好的风景成为了一道道残缺的记忆。
 
据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的一项调查表明,目前国内保健品的宣传内容不符合国家规律、法规规定的达73.5%,其中对产品功能进行虚假宣传的占42.1%,未经卫生部门批准,擅自宣传产品具有保健功能的占31.4%。
 
战略布局的依赖性
 
不难看出,多数的保健品企业是缺乏长远规划的,他们满足于市场的短平快,更不要说什么战略布局了,在战术层面上的争夺,恨不得把所有的社会资源一夜间全变现为金钱。
 

 

以往的传统营销模式由于渠道、媒体、人力等相应的成本居高不下,使得宣传成了几大巨头比拼资金实力的演练场,不可否认的是,传统营销模式满足了不同层面的消费需求,在方便购买和选择多样上使目标客户的认知度较高,而且点多面广对企业形象无形中也是一种暗示,更有利于激发潜在的购买欲,因此,目前看来,它还是一种较为主流的模式。但它必需改变那种粗放式“广告 + 终端”形成的依赖性,而在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上提升企业的创新精神和产品的独特人文价值。
 
现在跟风、追随的一些以服务为主导理念的营销模式,诸如会务营销、旅游营销等等,以直销和口碑,采取一对一、一对多互动沟通方式的营销方式,迎合了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和对服务更高层次满足的心理渴求,迅速占据了消费者的心智资源,在一些产品的运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自身宣传面窄,产品功能单一,产品价位奇高,相应的局限性非常明显。对有限的消费者那种诱导、拉拢、许愿,并往往引发同行一窝蜂的行为往往让人感到心理不怎么踏实,你想想,假如每个厂家都派出业务员对消费者尤其是中老年人,名义上收集数据库实际上采用跟踪、拉拢的紧盯政策,那有多可怕。
 
主流模式到底怎么做
 
因而在保健品行业中,会务营销也好,体验营销也罢等一些行行色色的直销模式,并不能成为保健品营销中的主流模式了。
 
 要说今后的保健品怎么做,关键是心态要踏实,具有长远的战略目标和品牌理念,模式要创新。在宣传方式上吸引眼球,引发关注的除了新闻营销、事件营销外,其它的手段也非常多,中国13亿人口,70%以上都有亚健康症状,这么庞大的群体,不同的消费族群,城市农村带来的需求差异,如何寻求创新,激活市场,真的可以大做文章。
 
据统计,现代文明病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人类,包括快节奏综合症、网络综合症、空调病等,这方面也大有潜力可控。
作为健康产业重要主体的保健品行业,业内人士预测保健品消费将由目前在GDP中2.5%的比重继续增加,进而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由此,中国的保健食品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
 
有这样一组权威数据:全国31个省(市、区)都有保健品企业,生产最多的省(市)有110家,最少的仅2家,相差几十倍,并且北京、广东、山东、上海、江苏、浙江这6个沿海省(市)的保健食品企业总数约占全国一半,而新疆、宁夏、西藏、青海等中药材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只有不到30家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这充分说明企业分布及资源的开发利用都不合理。
 
保健品除免疫调节、抗疲劳、调血脂、美容、减肥、改善胃肠功能等大容量产品外,有些产品如营养补充剂、改善记忆、改善睡眠等,也有不断增长的需求,有的小类保健品如清咽利喉内年增长率达到20%,市场容量30多亿元,其中金嗓子喉宝年销售额6亿元。
 
性价比最高的营销模式

分页标题

 
看来,消费需求是无止境的,市场的机会永远是多的,未来,对保健品来说是道坎,关键看你怎么做了。难想象,众多从事保健品传统营销手法的企业正在遭遇凄惨、悲凉的局面。这其中包括曾经一度品牌红火、广告招摇的大企业,如今出现了市场下滑销售萎缩的困境,试想,几年来一贯的顺风顺水,虽不至于高歌猛进,也不会面临如今的寒风彻骨吧,但严峻的现实客观的摆在眼前,那种面临新的市场形势,仍旧迷信广告拉动、终端推动的招数早就落伍了,除了多年来奉行的优惠、折扣、让利等促销手段外以及整天围绕代理商、经销商转的工作方法已逐步被满足消费者真实的需求所采取的各种服务手段所替代。其实,说白了,他们没有真正去思考怎么打动消费者的心,怎么不断的让他们成为忠实客户。
 

 

事情其实很简单,许多所谓的品牌企业广告是很凶也很猛,遗憾的是那些被广告引导的消费者正打算去购买或者已经产生意向性购买,可刚走出小区大门就已被别的厂家采取各种游击式的战术拦截掉了,你光强调在零售终端拦截,而别人在社区内外拦截,想想看,哪个更为厉害?事实上,这些厂家,他们不花甚至很少花钱做广告,而把大部分的精力用在了揣摩盯人、邀约、召集小区居民上,他们的产品也许并不知名,但由于他们深入小区死缠烂打,工作细致到位,善于迎合消费者的心里满足和精神愉悦。整天“爸”、“妈”不离口的献殷勤,另外,还通过会务营销、旅游营销等其它五花八门的所谓服务营销,早就把消费者迷糊得云里雾里,因此,他们乖乖掏钱买上自己原本并不打算购买的一大堆产品,而且是可以用上好长时间,也就不奇怪了。
 
说实话,我如今正有一点为那些品牌企业的做法感到悲伤,都什么时候,还在迷信广告拉动,终端推动,那么多的广告投入恰恰是为别的厂家做嫁衣。想指望通过广告聚拢消费者前去终端卖场、商业连锁人气的做法已是不切实际了。
 
业内人士认为,唯有迅速转换思路、改变作风,才能找到出路。否则,今后寸步难行。这话一点也不危言耸听。
 
专卖店营销
 
如今众多的专卖点营销,这种直截了当融服务与销售为一体的平台,因其直接与消费者互动,对方的感受、心理等很快第一时间便会得到迅速反馈。为什么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呢?是不是习惯思维中自建终端代价太大呢,要知道,保健品不象家电,它是一个高利润的行业。也许有人会觉得专卖店营销是不是做不大,其实并非如此,除了现金周转快赢利前景好以外,由蓝哥智洋策划的几个专卖店,有的单个每月就能产生五十多万销售,注意,这才是一家店的结构,在苏南某市,每个月回款一百多万,恰恰就是二家做女性护理产品的专卖店产生的。再有,北京的××堂苏州地区总共才四、五家店,每年的销售3000万元,你知道了,有什么话说呢。为什么做得好。其实关键还在于方法,只要方法对路,没有不成功的道理。
 
保健品营销的关键在于如何打动消费者,诚信、价廉、产品质量好、优惠、服务等等一些列的措施都是提升保健品营销的关键步骤,也是让保健品营销跨越瓶颈的“月光宝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