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儒家文化在传统上一向重视修身养性治国,很少在商业方面有独到的见解,然而,这并不能说儒家文化与商业格格不入,相反,儒家学说的核心就是人与人的交往,商业行为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同样是交际行为。
因此,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儒学理论应用于商业行为、企业管理甚至是个人社会交际中的作用和效果越来越为人所关注。“儒商”一词也逐渐成为以儒家理念为指导,从事商业活动,将儒学品德和商业本质相结合的企业家的概称。
有学者曾指出,如果说西方从商者的代表精神是犹太人的精明与勤俭,那么,东方商人的精神则是儒商的仁义与他利。
儒商精神,将经济学理论上升为从商者的德性修炼,重视义与礼的制约作用。其中,“义”是指合乎“仁”的行为,“礼”指仁心的外在表现。儒家主张“仁本礼用”,推崇整体的和与均衡,尊重传统与伦常,在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中谋求自身利益,更加强调整个社会的集体利益,将经济发展最终回归于对人本身的终极关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大宁在此次高峰论坛上发言时表示,儒学是中华文明的渊源和民族的灵魂,儒商精神影响了中国2500多年的商业文明,是现代企业家最不应该丢弃遗忘的。
李大宁指出,企业家是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中流砥柱,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对儒文化的态度和行为作风,将直接影响着当代经济文化的发展方向。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坚守自己民族的文化血脉,才能使中国的企业在国际化发展路线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经济发展模式。
助推健康产业升级
事实上,对于医药健康产业而言,未来产业的模式能够发生根本性转变,不仅在于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与西方管理模式的借鉴,更在于站在消费者健康本真需求的立场上实现“义”的回归。
李大宁也指出,医药健康产业作为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产业,关乎国民身体素质与健康,孔子为后人留下的“诚信”、“仁义”等宝贵精神,更应该在这个行业得以继承和发扬。
国家“十二五”规划即将出台,它将推动相关医药健康行业的国际化发展进程,并使部分健康行业市场重新洗牌。新的五年规划将给医药健康产业提供更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带来更大的挑战。未来发展中,儒学文化作为中国文化渊源,对医药健康产业的引导作用将越来越重要。
李大宁亦表示,我国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近30多年来,走过很多弯路,遗忘和忽略了传统的很多优秀的东西,包括中医药文化。截止至今,虽然我国健康产业取得了不菲成绩,获得了快速发展,但仍存在较多问题和发展瓶颈。如何使产业获得更好的发展?政府一贯的扶持和支持很重要;同时,也需要文化力量的约束、引导和制约。“儒家文化讲究的‘仁义礼智信’,是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根本,更是对现代企业及企业家的道德要求。只有蕴含着文化力量的医药健康产业,才能冲破种种发展阻碍,肩负起国民健康的责任,肩负起发扬、传承中医药健康文化的责任。”
而作为健康产业的领导型推动者,医药企业家们开始回归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的道义与文明,儒家的“弘毅”、“自强”、“仁义”、“道德”、“谦和”、“诚信”、“义利”、“济众”等思想开始成为很多现代化管理企业经营的信条。本届十大儒商及其所领导的企业,亦是其中代表。
在颁奖现场,作为健康产业“十大儒商”的王军与张代铭发表感言时均表示,儒商精神是现代医药健康企业不可或缺的文化精髓。
王军认为,华源医药的“诚信大厦”是全体员工共同构筑的,每位员工就像大厦中的一根钢筋,谁破坏了诚信,谁就害了企业,害了大家,最终也害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