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门”事件在中国余波未平,丝毫挡不住罗氏的“大动作”——罗氏花费1.75亿美元现金购得一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丙型肝炎治疗药Danoprevir的全球专利权。对于企业而言,收购行为很寻常。但对于寻常百姓而言,这种新药一旦通过临床试验,一场关于丙肝的“再教育”活动可能会在世界各地陆续掀起。
我们可以想象,当Danoprevir在中国获准上市,罗氏势必会调动大批资源,让人们害怕丙肝、关心丙肝,丙肝知识也会因此而迅速普及。这是全球各大制药巨头早已玩得极其顺手的一种产品推广套路,不过,这种套路在中国市场还可以玩出更多的花样来。
第一个花样是健康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健康教育十分落后,否则,张悟本也无须等到卫生部站出来后才由“神医”变成“骗医”。大多数中国老百姓的健康需求和实际拥有的健康理念、掌握的健康知识很不匹配,许多中国患者往往等到病情较为严重时才上医院就诊。罗氏首先要做的是让人们知道,人们在身体出现哪些信号时,需要及时上医院检查,为患者提供清晰的就医指导。如此必能让更多的患者更早地使用这种药物。
第二个花样是乙肝。我国各级政府和医学团体开展乙肝防治工作已有多年,老百姓大多不了解丙肝,但是对乙肝却耳熟能详。更重要的是,很多人对乙肝非常恐惧。尽管丙肝的传染力比乙肝弱,但是却比乙肝更容易转变为肝硬化、肝癌等。罗氏向老百姓灌输“丙肝很可怕”的概念,有部分人也许会不以为然;但若罗氏告诉人们“丙肝和乙肝同样可怕”,或者“丙肝比乙肝更可怕”,将会让许多原本害怕乙肝的人开始害怕丙肝。
处方药的推广看似套路单一,实际上可以玩的花样很多。不过要切记,每一种花样都要真正把握中国国情,真正为中国患者解决实际的健康问题,真正为中国老百姓提供有益的健康知识和资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一个新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