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医药(601607.SH)董秘办工作人员陆地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基药降价对公司影响不大,2010年随着行业上升、费用压缩,公司盈利有所上升。”
据报道,目前国家发改委有一份还未下发的关于药品价格下降的文件,主要针对307种国家基本药物中的658个品规,下调幅度最高的达到了87.59%,最小幅度低于10%,平均幅度为40%左右。虽然文件何时下发尚不清楚,但如果付诸实施,这将是国家实施医改、制定基本药物目录制度以来,第四次大规模降低药价。
陆地表示,“基药降价,只会影响上海医药工业销售额中20%多的品种,压缩它们的利润空间。公司目前非基药品种占销售的70%,而且毛利更高,超过60%,增速要高于基药品种约5个百分点。公司现有70个重点品种,18个品种销售过亿元,其中属于基药的不超过20%,不到14个。”
2010年中报显示,上海医药医药工业收入40.9亿元,占主营业务的22%,毛利率为51.45%;医药商业收入143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77%,毛利率为9.10%。
陆地表示,经过2010年整合,上海医药医药商业和工业的盈利能力增强。自2010年4月换股吸收合并上实医药和中西药业之后,新上药致力于“四大平台”整合,包括集中营销平台、上药控股为主渠道的集中分销平台、公共事务平台、大宗药材集中采购平台。“这有助于压缩费用、增强盈利能力。”
中投证券的分析师周锐在电话中告诉记者,2010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费用率7.95%,同比下降0.59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4.67%,同比下降0.42个百分点。
“公司也很关注研发,其中医药工业收入的3%投入到研发领域,创新药至少5年以后才会出结果。”陆地告诉记者。
2010年前三季度,上海医药实现营业收入278.93亿元,同比增长19.1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1.05亿元,同比增长66%。
1月7日,上海医药报收于21.51元,下跌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