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药企抢入药妆,渠道成转型最大障碍

发布日期:2011-01-23  |  浏览次数:63271  转载来源:编辑部整理

 

马应龙作为老字号药业,非常看好药妆市场。

“2010年,马应龙八宝眼霜的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这个数字,让马应龙药业集团总经理办公室主任胡大军感到兴奋:“相比传统的药品,做药妆利润丰厚,我们看好这个市场。”
  有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化妆品市场销售总额达1200亿元,其中,药妆市场总额达480亿元。这让更多的药企投身药妆行业,分食蛋糕。


  眼霜1年卖了1000万

 


  据了解,相比其他“拳头”产品,上市只有1年半的八宝眼霜,去年有1千万的销售金额。“比如皮肤类用药龙珠软膏,卖了5年才卖到1000万。”马应龙公司相关人士介绍。
  在尝到甜头之后,马应龙计划扩展药妆产品种类,八宝眼贴膜也于本月上市。胡大军透露,还会陆续推出爽肤水、润肤露等药妆新品。“目标是把眼部文章做细、把面部文章做足。”
  事实上,除了马应龙,片仔癀、同仁堂也均拥有自己的药妆品牌。片仔癀证券事务代表陈海建曾对媒体透露:“片仔癀目前正在发展特色药妆品牌,化妆品业务同韩国企业展开了原料及工艺方面的合作,并引入了专业的营销团队,力图使中药化妆品成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高利润是吸引药企进入药妆领域的最重要因素。“云南白药牙膏一年的销售额达13亿元,堪称业界学习的榜样。”胡大军说。


  渠道成转型最大障碍


  与国外成熟市场的药妆专卖店不同,国内虽然销售总额巨大,但渠道不足。
  “我们对市场的理解还有欠缺。”胡大军说,传统日化企业多具备成熟的市场资源和营销模式,而这恰恰是许多药企的“短板”。“八宝眼霜目前只在药店销售,因为进驻超市成本太高。”而相比于传统日化产品情感营销、概念营销等方式,他表示:“我们只会实实在在,以做药的态度做化妆品。”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说,目前云南上海等地政府已经出台政策对药店销售化妆品进行限制。目的是控制很多人用医保卡来购买化妆品类产品,造成医疗资金浪费。
  该业内人士担心,药店目前仍是药妆类产品的主要销售途径,一旦被收紧势必将冲击其销售。
  在面临政策风险的同时,同质化竞争过于激烈也使得药妆企业苦不堪言。上述业内人士分析称,目前药妆企业的产品90%以上集中在护肤类,造成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痔疮膏到眼霜 中国药妆华丽转身

今年7月,以痔疮膏闻名的马应龙品牌推出主要针对黑眼圈的眼部护肤产品,尝试5元/支的痔疮膏到168元/支的眼霜华丽变身。这是药品利润日渐摊薄的当下,药企纷纷向消费保健品市场进军的缩影。

 

药妆越来越受人们喜爱
  在这家万宁超市的主要货架上,摆放着同仁堂旗下的七款面膜和三款眼贴膜。店内销售人员表示,入夏以来同仁堂的祛痘和美白产品的销量稳中有升。

  进军药妆行业并非只是国内药企的行为,上月英国制药商葛兰素史克以36亿美元收购美国护肤品公司Stiefel实验室,使得葛兰素史克的OTC产品线增加至94种。收购使葛兰素的护肤品业务增长近两倍,其占全球处方药妆市场份额升至8%。

  很难想象世界第二大药企,其主要利润来源是包括化妆品的OTC业务。而纵观国内外,在药品利润日渐摊薄的当下,药企纷纷向消费保健品市场进军已经蔚然成风。

  药妆市场之争

  7月,马应龙宣布进军化妆品市场,推出了主要针对黑眼圈的眼部护肤产品。历经三年的研发,马应龙期待实现从痔疮膏到眼霜的华丽转身。八宝眼霜订购专线的销售人员表示:“就目前看来销售情况比较理想。”


       马应龙八宝去黑眼圈眼霜
  眼霜的单价为168元,马应龙试图将其与5元/支的痔疮膏划清界限,但消费者仍心存疑虑。“痔疮膏和眼霜在生产工艺和原材料选择上有本质区别。”销售人员解释说。

  马应龙将产品定名为“八宝去黑眼圈眼霜”。产品名称意在强调“药”的成分,这与同仁堂的“美白祛斑面膜”、“祛痘润颜凝胶”有异曲同工之妙。


       同仁堂进军药妆市场
  2004年下半年,同仁堂进军药妆市场。不仅上市多款化妆品,同时在北京中心商务区CBD建立了首家美容旗舰店“北京同仁堂伊妍坊”。依托百年品牌的知晓度和具有优势的价格定位,同仁堂经过五年的摸爬滚打在化妆品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2008年同仁堂实现销售收入29.4亿元,同比增长9%。全年实现净利润2.6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化妆品的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

  同仁堂集团的未来五年规划中,明确将研发300种新产品,其中三分之一为化妆品。

  去年云南白药(000538.SZ)斥资6300万完成对旗下公司兴中制药、云健制药和金殿制药进行全资收购。收购盈利能力不佳的三家公司,云南白药意在进一步拓展健康用品的产能和业务。其中金殿制药的主要经营范围为护肤类化妆品的研发和生产,现已整合成为云南白药的日化生产车间。

  今年年初,云南白药向平安人寿定向增发5000万股,获得融资额将13.9亿元。公司宣布其中一部分资金将用于发展其药妆产品。之后公司又与日本Maleave化妆品株式会社成功签订化妆品技术转让协议。一系列动作均预示着云南白药瞄准了药妆市场。

  药企的“先天优势”

  去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1.6%,达到近年来增速的最高水平,其中化妆品类增长为22.1%。预计2010年,我国化妆品市场销售总额可达到1200亿元左右。作为其中一个细分领域的药妆市场的份额将由现在的20%增长到40%,总额将达480亿元。

  药物作为硬性需求品,社会经济和消费能力的增长对其销售额的影响有限。但化妆品市场对于经济增长的反应灵敏,容易成为药企新的利润增长点。

  不少国外医药巨头的发展路径可以佐证。葛兰素史克今年第二财季消费保健品的销售额增长9%,部分抵消药品销售额2%的下滑。以葛兰素的口腔保健用品为例,目前每天有2亿多人使用其生产的牙膏,年销售额达6亿支。

  收购Stiefel延续了葛兰素史克拓展消费性产品的全球策略。和全球其他制药厂商一样,葛兰素也面临专利药到期和研发力低下的困境。在保证核心业务的同时,进行多元化经营有助于公司向发展更迅速的领域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