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大年初一,温州鹿城区江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社区医生依然忙碌。因为感冒咳嗽得厉害,70岁的张永贵走进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绿色的崭新门面,粉刷一新的内墙,让老人眼前一亮。
社区医院大变“脸”,这是如今很多鹿城居民到社区医院看病后的第一感受。就在不久前,到社区医院看病却是很多社区居民的心头之痛。
为切实保护群众健康权益,鹿城区采用置换、收回等办法,对社会投资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转型。同时,将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性为全额拨款单位,向全社会公开招聘社区责任医生。到2010年9月,全区2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5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部转型成功,重新姓“公”。
这些社区医院也有了新的面貌。不但房子全部重新规划设计,设备从原先的“老三件”(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升级成“新六件”彩色B超、心电图机、X线机、生化分析仪、血球分析仪、尿液分析仪,社区医生也从过去的“社会人”全部变成了“公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