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曾有言: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靠着父亲与兄长用性命打下来的那片基业,在江东一直采取守势,在已有地盘的基础上寻求公司在市场上分一杯羹,别人按捺不住来竞争,他就力挫对方,从而不断地壮大自己。
对于药店经营的第二阶段,要解决的是如何守住和壮大已有公司的问题,这正像三国中的吴国。
孙权就是靠着自己的实力在赤壁之战烧了曹操、彝陵之战又烧了刘备。孙权一无诸葛孔明式的运筹帷幄之士、二无关张赵、许褚张辽式的骁战之将,他依靠的是群策群力、靠的是开明也极富弹性的管理模式。比如合纵联营,与刘备集团合作赢得赤壁之战;又比如敢于放权,让各个部门放开胆子去干,对周瑜、鲁肃、吕蒙、陆逊,都莫过如此,极大地调动了人才的积极性与能动性。特别是对吕蒙不问出身、敢于任用新人陆逊都显示出了其极大的人格魅力。
事实上,公司做到孙权这份上,接下来就是第三阶段了——胜利者魏国。魏国曹操帐下猛将如云,人才济济,论经营绝对都是大手笔,他广招人才,不问其背景,不管人有无怪癖缺点,你在哪家公司干过、业绩如何,是否以前某次吞掉了魏国一笔生意,这些都无所谓,只要你有某才可用。曹操不专意指望谋人,祢衡光了屁股敲着鼓骂他,他说:“由他说去吧,我懒得理他。”说起来,曹操可以算是一个经验主义者,不怕打败仗赔钱,他赔得起,敢于闯进新的领域试一试。像孙权、刘备敢打败仗吗?一来胆量小、二来实力弱,折腾一下就翻不了身了。曹操显得见多识广,他的公司就是在不断地打仗、赔钱又赚钱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在两期间的文章里,我们看到公司的经营分了三个不同阶段,但更为关键是公司的定位,即药店经营的定位。其实在《三国》中也有较好的定位案例。曹操与诸葛亮这两位有着非常明显的、不同的人生定位,诸葛亮从小好学,自比管(仲)、乐(毅)——所谓鸿鹄之志,只不过是想做个高级打工仔。相反,曾横槊赋诗、歌以咏志的曹操,虽然赤壁一仗造成一定的损失,但他不气馁,把一个家族企业做大后,从头再来,兼并了蜀、吴,终成一番霸业。曹操是那种为了目的不择手段的人,他曾高喊“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从“专欲为国家讨贼立功”到“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志向远大,故能成其功。
三个国家的表现就好像现在药店经营的现状,小企业靠的是小打小闹的经营,挣个养家糊口钱,大企业虽是毛利有所下降,但总的盘子摆在那儿了,只有那些年销售额不到3000万的企业才是真正遇到了瓶颈,不能下,上却很难。建议不妨学学孙权的管理哲学,找好属于自身的定位,待势而动。
(作者为医药保健、零售连锁行业资深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