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效期药品是门店经营活动中不可避免的。由于药品近效期后会影响销售,因此有的店长把近效期药品等同于“问题药品”,或视为“洪水猛兽”不知如何处理,其实药店管理者只要开动脑筋采取有效措施盘活近效期药品,同样可以“变废为宝”。
挂牌促销
药店应建立近效期药品催销制度,对近效期药品实行挂牌销售。比如对效期接近半年的药品,可在其标签上挂绿牌提示;对效期接近三个月的药品,可以挂黄牌提示。同时对这些近效期药品进行折价促销,比如采取“越买越便宜”的打包销售方式,如一次购买多个同样的品种,其中一半选择近效期药品可以享受半价优惠等。
内部消化
如果是一些常用药品近效期,则可以作为一种职工福利发给有用药需求的员工,比如一些感冒用药、胃肠道用药、慢性疾病用药等等。由于店员对近效期药品有较全面认识,可以确保这些药品在有效期内用完,消除用药隐患,而且还能让员工得到实惠。
退回厂家
门店在与供货商签订购销协议时,应尽量将“滞销药品回收”作为合同条款进行谈判。一旦发现有滞销的近效期产品,可以及时和供货商联系,由其进行回购或调货。调货分为两种,一种是调为新批号的同种产品,一种是调为其他等值的货品。只要厂家能够承担近效期药品回收义务,药店的经营风险就会大大降低。
利用会员资源
药店珍贵的会员资源也可以成为盘活近效期药品的对象。通常情况下,门店的会员大多是某些药品的“老主顾”,比如一些老年慢性病患者,需要经常服用某种药物。药店不妨利用好这些会员资源,通过电话或邮件告知的方式,将门店的药品促销信息发给会员顾客,先进行内部“优惠价认购”。但别忘了提醒对方药品的有效期。
采购控制
要想从根源上降低药品滞销带来的近效期风险,采购控制是首选之策。门店应建立“按需采购”制度,根据门店的销售情况和销售周期,定量采购。科学的采购机制是降低药品进入近效期“警戒线”的重要因素,对于容易滞销的品种,必须严格控制批次性采购数量,以免造成货品积压,导致近效期药品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