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药产业面临难得的新发展机遇

发布日期:2011-05-13  |  浏览次数:97917  转载来源:编辑部整理

天然植物药成世界投资“黄金领地”。我国大力发展创新药物大品种,生物医药产业被列入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十二五”,对于中药产业的发展来说,面临难得的新发展机遇。我省生物医药企业应积极抓住机遇,开展技术创新,努力把现代中药这一我省主导产业,打造成我省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4月2日,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举办“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产业”专题讲座,主讲嘉宾段燕文的观点,引起与会听众广泛共鸣。

段燕文是首批中央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邀请北戴河千人计划休假专家、哈药慈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作为国际上天然产物和现代中药抗癌新药创制与产业开发领域极具代表性的青年科学家,他对中药现代化和产业化都有深入研究和探索,并取得突出成果。

作为我国的传统产业,中药产业目前的状况如何?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哪些?怎样进一步做大做强这一产业?讲座上,段燕文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生动而深入的分析。

 在现代中药的推进中,中药工业和相关产业迅速发展,逐渐形成大中药产业,涉及中药农业、中药商业、中药保健业、中药食品、中药兽药、中药美容、中药制药设备等相关产业。

近年来,大中药产业发展面临新机遇。这一方面从国际上看,生物医药越来越被重视。去年全球药品市场销售总额达到8500亿美元,其中生物技术药和仿制药创下新高,分别达到1400亿美元和1200亿美元。全球最畅销的、销售额达到50亿美元以上的12种药品中,6种为生物制剂。全球有生物医药企业4700家,产品销售额1170亿美元,占全球医药市场总销售额的15%。另一方面在我国,中药工业产值不断攀升,中药产业实力不断增强。2009年产值达到2500多亿元,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一。中药企业发展到2000多家,中药材种植基地430多个,种植中药400余种,中药种植面积3600余万亩,已建成22个省级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省部级以上中药研究平台559个。

旺盛的需求,吸引了大量产业资金参与。尤其是随着“崇尚天然”的热潮日益增长,天然植物药即中药,成为世界投资的“黄金领地”。近10年,全球生物产业共融资3800多亿美元,占了医药行业总融资的41.0%。“十一五”期间,我国对新药创制重大专项投入就达66亿元,还吸引各类社会资金240多亿。300多亿的投入,使我国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取得丰硕成果。截至去年9月,在“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支持下,全国已有16个品种获得新药证书,20个品种提交新药注册申请,10多个自主研发的新药在发达国家进行了临床试验。

此外,从发展趋势来看,未来我国将大力发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也将成为我国“十二五”规划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医保覆盖人群不断扩大、恶性病和慢性病的发病率增加等,都将给大中药产业的发展带来新机遇。

但中药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也不少,特别是我国生物医药技术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足。比如,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组织不合理、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市场环境不规范、相关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都会给产业的发展带来阻碍。全球生物技术专利中,美国、欧洲和日本分别占了59%、19%和17%,而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仅占5%。我国已批准上市的13类25个品种182个不同规格的基因工程药物和基因工程疫苗产品中,只有6类9种21个不同规格的产品属于原创,其余都是仿制。我国的生物科技成果转化率不到15%,西部地区甚至不到5%。医药市场流通秩序混乱,药品招标采购也不规范。科研创新、医药卫生、药品评价定价、转基因市场准入、政府采购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比较滞后,也难以适应大规模产业化的需要。

 那么,我省生物医药企业该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呢?段燕文建议,关键要突出自主创新,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建设高端平台、引导集聚产业、培育自己的品牌。我省中药材总蕴藏量排名全国第二,湘药特色优势也很明显,现代中药是我省主导产业,拥有紫光古汉、九芝堂、千金药业、汉森和哈药慈航等一批全国有名的中药生产企业。生物产业相关生物技术也有优势。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官春云的工程油菜技术、周宏灏的生物芯片技术、夏家辉的基因诊断技术等等,都为我省大中药产业发展提供很好的基础。我们应以此为起点,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做大做强我省生物医药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