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制营销也有暗礁区

发布日期:2011-05-14  |  浏览次数:72237  转载来源:编辑部整理

如今,很多连锁药店都采取了“会员制营销”的办法。然而在经营过程中,门店还是会一不小心踏进会员制营销的误区。  

误区一:错误定位主流客户群

S门店是一家新开门店,位于市区一条商业街上。开业之初,为吸引人气,该门店推出会员制活动,免费为附近社区的居民办理会员卡,并提供包括送药上门在内的多项增值服务。而对于其他顾客,则规定一次性消费满88元,可免费办理会员卡。所有持卡顾客,可享受药品价格9.5折的优惠。见可以提供诸多增值服务,很多附近居民都办理了会员卡,而其他顾客由于88元的消费金额限制,会员卡发放数量不多。很快店长发现,附近持卡的社区客户并没有成为主力客户。相反,那些消费具有随机性的非社区客户,却成了消费的主力。  

解析:

门店在进行会员制营销的时候,很多管理者都会认为距离药店越近的顾客,越容易成为门店的主流消费群,因此想当然地把附近社区的居民定位为“自然会员”客户,而疏忽了那些随机性消费的顾客。其实,按照“二八营销定律”,80%的利润来自于20%的客户群。对于类似的商业区药店来说,门店的20%客户群并不是会员客户,而是那些随机消费的客户群。这是因为:

首先,S门店的地理位置是商业圈。这决定了其客流量必然相对较大,受社区因素的影响较小。而S门店却错误定位,推出各项优惠措施和增值服务来发展社区会员,显然是舍本逐末的营销方式。其次,会员制营销要抓住“重点”。主要包含三层意思,即“卖什么,卖给谁,怎么卖”:“卖什么”主要是指产品选择,应具备优势;“卖给谁”主要是指客户选择,应找准主流消费群,发展为会员;“怎么卖”主要是指提供什么样的药学服务才能让消费者满意,如案例中,提供会员的增值服务等等。

误区二:价格差过大惹祸端

F门店为了提高销售业绩,多年前已推行会员制,但收效甚微。为此,店长准备调整会员制管理办法,其中,店长认为最具备杀伤力的一项就是拉大会员和非会员的价格差,让会员客户得到更大的“实惠”。但价格调整之后,并没有出现预期的火爆局面,而且一些刚培养起来的新顾客,也逐渐放弃了到F门店消费。店长百思不得其解,明明是让会员获得了更大的优惠空间,但销售额怎么会不增反降呢?   

解析:

有的门店喜欢以“低价”为噱头,大力推行会员制“优惠”理念。案例中,F药店为了提升销售业绩,有意扩大了会员客户和非会员客户的商品价格差,这样虽然可以刺激会员客户的消费行为,同时也会给那些非会员顾客的消费带来负担:来者都是客,明明都是站在同一个起跑线,应该得到门店相同的“礼遇”才对。而F药店却人为拉大“价格差”,增加了消费的“不公平感”,自然难以达到会员制管理的目的。价格是会员制营销的杠杆之一,要让这个杠杆发挥好作用应注意:

 其一,商品价格差不宜过大。很多门店在制定会员价格的时候,误认为只要会员价与正品价拉开距离,就可以达到刺激会员客户消费的目的。这其实是一个误区,价格差的提高往往会造成两种情况发生:一是引起会员客户的质疑。“这次的药品差价这么大,是不是价格中有猫腻呢?”二是引起非会员客户的质疑。门店人为把顾客分为三六九等,会员客户持卡享受的折扣较多,对非会员顾客来说,这是不公平的。

其二,在竞争中,应制定科学的产品促销价格方案,不应盲目拉大会员和非会员的商品价格差。适度的商品会员价格一般在让利5%~8%之间,过低达不到吸引会员的目的,过高又不利于会员活动的开展。同时,要防止处在培育期的客户流失,他们虽然现在还不是门店的会员客户,却是珍贵的客户资源,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一定可以发展为门店的忠实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