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走进那个千人会场,就像此前无数次踏进众多的会场一样。
她全然没有意识到,此刻,在熙攘的人群中,有两道目光正随着自己游移。
她随意走着,一切毫无征兆。这时,一位魁梧的大汉热情地向她打招呼,一如老朋友重逢。
她认出来了,内心的感慨溢于言表,庆幸自己也看到了他。她感到他的敏锐和气场,读出了一位民营企业家对一家媒体的尊重。
他——步长集团创始人、董事长,被胡润百富榜列为陕西首富的赵步长。
她——SFDA南方所副所长、《医药经济报》总编辑陶剑虹。
他与她的偶遇,是一家中药龙头企业与一家行业主流媒体之间相互欣赏、彼此尊重的必然。
她还记得,他们的第一次相逢是在首届中国制药工业百强年会的现场。彼时,她正在主持首届百强会。而在会场的第一排,一位与众不同的汉子正在聚精会神地倾听,不时在笔记本上记着什么。出于好奇,会议完毕后,她走到他面前:“请问您是……”“我是步长集团的赵步长。”汉子站起来,正腔答道。
人是一种奇怪的高等生物,有的人虽无数次相逢,却永远只是擦肩而过,无法捂热彼此间的冷寞;有的人不过三两次谋面,却在彼此间留下美好的印象……
我们的主人公赵步长生长在一个神奇的地方,那里先后有13个王朝建都;经历了周的崛起、秦的强大、汉的兴盛、唐的繁荣;它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当年,毛泽东就是从这里出发,参加重庆谈判,并写下那首《沁园春·雪》。多年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气势,带给赵步长无数次感动。
那么,数着无数历史故事,吃着羊肉泡馍,听着秦腔和《东方红》成长起来的赵步长,他的性格特质里会融入什么元素?三秦大地的人文地理环境,是否就是赵步长企业理念的源头?他的理念和做派在一家现代企业中究竟会激起怎样的涟漪?
带着求解的心态,记者走近赵步长。
真情实录
不成功就要饭
记者:当年,你们一家人都放弃自己的工作,投入到步长集团,您有没有考虑到失败的风险?
赵步长:不成功就要饭!干大事没有背水一战的气度是不行的!
我是名副其实的
记者:对陕西首富这样的称谓,您怎么看?
赵步长:这个无所谓了,不过我是名副其实的,仅一个丹红注射液就卖到了数十亿元。这说明,我跟改革开放的政策跟得紧。
记者:目前您的角色有很多,有人大代表、企业家、慈善家、科学家、医生等等,您最喜欢哪个角色?
赵步长:我最喜欢临床科研,还有就是管理。
产品降价
记者:企业目前最大的风险是什么?
赵步长:第一是产品降价,第二是管理上可能出现的疏漏。
坐游船
记者:您有哪些业余爱好?
赵步长:带上我的团队和家属坐游船到国外旅游。
记者:也带上家属?
赵步长:这肯定了,赚了钱不带自己的父母和老婆旅游,这怎么行?!
审势
一问赵步长:
理念果真“好空”?
旁白:其实,在采访赵步长之前,记者一直有一些疑问,其中之一就是他几乎用自己一生的精力极力推介和实践的“红色理念”。就在采访的那天早上,记者与一位90后高中生进行了简短的交流,当记者提到步长集团“听党的话,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尊重各级政府领导,遵纪守法经营”理念时,对方的评价让记者吃惊:“好空!”是啊,如果在企业流传的仅仅是一个很空的理念,那对企业的发展又有什么作用呢?
赵步长的理念果真“好空”吗?
我们从1938年说起,这年的11月,赵步长出生在陕西长安县终南山下的引镇张寨沟一户贫农家中。1958年,赵步长高中毕业,并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上了西安医学院(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可以想象,对一个贫穷的农村娃来说,赵步长的内心充溢着怎样的感激,他发誓要刻苦学习,报效祖国。
1963年的夏天,赵步长响应党的号召,主动报名来到新疆阿勒泰,并且动员自己的妻子——同为西安医学院本科毕业的伍海勤,一起支边。
对如今的人们来说,阿勒泰是个神秘的地方,可可托海的自然风光更是令人流连。但在那个时候,生存环境的恶劣,让所有的浪漫凝结成屋檐下挂着、不知何时才能融化的坚冰。
“环境很差,冬天零下50℃,经常听到有人冻死。”接受记者采访时,赵步长感叹地说。
“5月还要穿棉袄,取水要走1公里。”采访赵步长的第二天,在山东毛泽东主席像章馆开馆仪式前夕,伍海勤向记者佐证了当年支边时环境的恶劣。
1981年,赵步长和伍海勤在新疆工作了18年之后,调回咸阳。这一次,他毫不犹豫地交出了县团级干部的位子,带着在新疆出生的4个儿女,来到咸阳核工业部215医院,做了一名普通的大夫。
伍海勤告诉记者:“他(赵步长)到新疆工作是听党的话,调回咸阳是听党的话,后来办企业也是听党的话。”
记者感觉到,令赵步长最得意的并非这样的历史经历,而是对形势的精准把握和自我管控。
“我一生没犯过错误。”赵步长用手在记者面前划了一道弧线,斩钉截铁地说。赵步长所说的“错误”,是指那个年代所特有的“政治错误”。
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岁月,任何的言语不慎和行为疏漏,都有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甚至毁掉自己的事业。在赵步长的大学同学和朋友中,很多人被打成右派,有的十几年不能从事自己所喜爱的专业。这让他感叹,也意识到现实的严酷。
于是,赵步长有意识地调整自我,尽量不卷入政治是非之中。正因为他没有犯过“错误”,所以才没有受到“错误”的拖累,使他能够专心于他所喜爱的临床工作。
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赵步长属于后者。
旁白:审势,一种技击术语。二人交手前,在原地或走转中以目审视对方之取势、动态、精神,窥探其心理、意图及身之“空处”,而后决定对策。所谓“审势分明知躲闪,防身斜侧识端偏”。
医学临床是赵步长所喜爱的职业之一。上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脑血管病例骤然增多,赵步长将中风、冠心病作为主攻方向。除了学习相关典籍,赵步长还远赴沈阳、北京、石家庄、保定、邢台,学习考察各种治疗中风偏瘫的方法,并身体力行,反复试验,创建了“药气针”疗法和“脑心同治”理论。
人生有无数个十字路口,但最关键的可能只有一个!
1992年,赵步长已经蜚声海内外,并成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这年冬天,他参加了在新加坡举行的“中医与针灸走向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而这次会议,给赵步长的人生带来了一次转折。
大会组织者为了让赵步长的研究成果更有说服力,论文宣读完毕之后,特意安排了一次现场诊疗。上场给患者施治的是赵步长的衣钵传人、大儿子赵涛。
“这次现场诊疗非常成功,我们当时也不知道宣传报道,但是第二天,新加坡的大小报纸都刊登了这次治疗的情况。”赵步长很得意,音调明显拔高。
赵氏父子由此成了新加坡家喻户晓的中医名人。在新加坡方面的恳请下,赵步长让赵涛继续留在新加坡。
然而,当赵步长从新加坡“凯旋”时,一件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这位国家级的医学专家,居然被单位“优化组合”掉了!1993年2月,赵步长和妻子被双双除名,一家人的生活来源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而此时,正是脑心通科研攻关的关键时期。
“真正促使我下海的还是邓小平南巡讲话。我一生听党的话,如果政策不允许,而我下海了,影响小孩上大学,这不行。”赵步长回忆此前自己的纠结时说,“南巡讲话以后就不一样了,我下海也是听党的话。”他仿佛心头有块石头落下来。
赵步长与远在新加坡的赵涛商量,决定立即申报脑心通的生产批号,投资办公司,而资金来源就是赵涛从新加坡汇过来的40万美元。就这样,55岁的赵步长下海了。
直面突然的变故需要勇气,夫妻、父子下海创业更需要胆魄。“不成功就要饭!”赵步长一脸的悲壮,“干大事没有背水一战的气度是不行的!”
赵步长的豪情,让记者看到成功者的某种特质。
旁白:赵步长的“红色理念”,生长在他的成长土壤里。正因为经历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才造就了如今的赵步长、赵步长的思想、赵步长的企业理念。这样看来,他用毕生精力推行的“红色理念”并非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他与企业的成长史一脉相承。任何企业都需要一种文化符号,它像一种无形的广告迅速在业界和消费者中流传,沉淀在人们内心的河床上。因此,企业理念无所谓真假、空实,关键在执行的深度和长度。
谋局
二问赵步长:
能否走出家族企业“宿命”?
一个好的发展格局是企业成功的一半;一个优秀的企业家留给企业的不仅仅是一时一地的得失,而应该营造一种发展的“局”。
赵步长谋的第一个“局”,是对家族成员在企业中的表现进行严格管控。他的“家规”很严厉:第一,企业内部实行民主集中制。重大决策家族成员集体发表意见,日常管理各负其责,不许插手职权以外的部门。第二,每位家族成员只能提供一份工作,根据各自能力大小安排不同的岗位。第三,家族成员违反规定,加倍处罚。赵步长的一位侄子任西安办事处经理,2002年,西安办事处一位员工与邻近办事处的员工发生矛盾,按公司规定,承担管理责任的办事处经理应予罚款,但“加倍处罚”的规定却使赵步长的侄子丢掉了工作。
赵步长谋的第二个“局”,是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和谐。除了落实员工的收入和福利待遇,赵步长一直提倡人性化管理。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赵步长向集团的1万多名员工郑重承诺:不裁一个人!就在这一年,步长集团提前1个多月完成了全年的经济指标,也圆满实现了集团“三五”规划提出的总体销售目标。
赵步长谋的第三个“局”,是实施“航母”计划。早在企业成立之初,赵步长就提出了创建“百年企业”的目标。近年来,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布局,也在重点培育一些大的企业集团。而到2003年,虽然步长集团取得较快发展,但与国内龙头企业相比,步长还很弱小,还不足以抵抗商海中的大风大浪,如何圆梦?赵步长想到了资本运作。
于是,步长创业投资公司应运而生。2003年5月16日,步长成为云南红河光明第三大股东;12天后,步长集团控股了这家上市公司。如今,步长集团已成为一家集药品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和诊疗服务、教育、网络为一体的健康产业集团。在产品结构上,形成以心脑血管病为主导,包含癌症、糖尿病治疗等几大领域的产品布局,而其中的重中之重是心脑血管药物。赵步长看得很准:“在中国,不做心脑血管药企业做不大。这方面患者多,而且必须长期用药。”
客观地讲,目前国内外的研发环境对医药企业是不利的,作为一家中药龙头企业,步长如何突破这样的尴尬?“环境不利就兼并,收购!”赵步长对此毫不犹豫。
兼并,已经成为赵步长布局市场的一个关键棋子。
赵步长谋的第四个“局”,是建立市场网络:把组织机构建到县,拥有1万个医药代表;规范管理,使商业通路正规化,产品走国控等主渠道,避免冲窜货等不良市场行为。“近几年我们进军新农合,全国药企中新农合规模做到我们这么大的不多,占到企业市场的70%,一些外资原研药还借助我们的渠道。”
智者的特征之一是有远虑,有时不能计较眼前的得失。为了在医院终端谋“局”,赵步长在全国开展中医药文化之旅,每年有上万名专家来到公司参观培训,以此为企业市场开拓营造一个好的“局”。去年,仅丹红的销售额就达到30亿元,在样本医院用药排名中位列第二,今年有望达到50亿元。
目前,赵步长正在谋划一个更大的“局”——上市。“步长不差钱,为什么上市?我喜欢做社会人,只要步长公司在,脑心通还在,就行了。如果不上市,难以长久发展。步长发展光靠赵家不行,要吸纳众人的智慧。”
旁白:善弈者谋势,善治者谋局。任何一个企业发展体系的建立,都有一个坚实的支撑点。智者会顺势而谋,培基固本,拓展空间,就像围棋做“眼”一样,找准“金角银边”优势,然后做“眼”生根,纵横扩张,形成根基牢固的产业“局”。赵步长的锐气活现!
侧攻
三问赵步长:
修建像章馆是政治秀?
赵步长为何花巨资修建山东毛泽东主席像章馆,并于6月18日在山东菏泽高调举行开馆仪式?这是他的圆梦之举,还是一场政治秀,或者是出于其他更深层的考量?
赵步长的“像章情结”还得从新疆阿勒泰说起。当年,赵步长在新疆支边,每每给患者看完病,这些纯朴的新疆同胞都会送他一枚毛主席像章,以表达对赵步长的尊敬和医术的肯定。面对新疆同胞的情谊,出于对伟大领袖的尊敬,赵步长将这些像章一一保存下来。
今天,这样的举止可能会让一些人难以理解:现在的患者要向医生表达“意思”,谁都知道选用“红包”。但在那个时候,一枚毛主席像章代表的是一种敬佩和感激,这是那个时代留给人们的文化烙印。
随着赵步长看病人数的增加,他收集到的像章也越来越多。而等到赵步长下海创办企业时,他敏锐地感觉到这一枚枚像章背后的价值。于是,他的收藏由先前的无意识,变为后来的有意识。到2002年,他已累计收藏像章36万枚,被《人民画报》誉为“毛泽东像章收藏天下第一人”,被大世界吉尼斯认定为“收集毛主席像章数量之最”。就在这一年,步长集团在陕西咸阳修建了第一座毛主席像章馆。到2010年,赵步长夫妻及长子赵涛3人收藏毛主席像章达120多万枚,并投资1.2亿元修建了山东毛主席像章馆。
企业理念是一种文化符号,它代表的是企业的思想、价值观,甚至方法论。赵步长提出的政治理念,其实就是一种文化符号,而毛主席像章是这种文化符号的固化。
到山东菏泽参加毛主席像章馆开馆仪式那天,记者无意中看到步长集团一名司机的胸前戴着一枚像章,一问才知道,这也是赵步长的杰作:步长集团1万多名员工,每人都有一枚这样的像章。
在国内外一些食品药品企业不时出现诚信危机的情形之下,赵步长高举“红色理念”大旗,可谓锐气十足,聪明之至。不管人们对其理念有何种评判,也不管赵步长的最初设想如何,在客观上,这种理念已经为企业加分不菲。消费者对步长集团的政治理念十分认同,觉得消费他们的产品心里踏实,而经销商也越来越愿意经销步长的产品。这样看来,赵步长在毛泽东像章馆里大做文章确实别有深义。当然,在这里,我们丝毫不能怀疑赵步长对毛泽东主席的崇敬和对像章收藏的浓厚兴趣。
前不久,重庆市不仅把红歌唱得震天响,还唱到了首都北京,各地的红色旅游也方兴未艾,谁又能够断定,今后红色文化就不会成为一种时尚的主流文化?
旁白:事实上,一个企业家学历高低、出生背景、个人阅历、处事方法、管理作风等等都不重要,最重要的只有一个东西——是否具有一种良好的道德观念、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基本的诚信原则。民营企业家的精神气质中更多的是那种绿林豪气,而缺少李嘉诚、包玉刚、韦尔奇等现代企业家身上的那种理性、严谨、条理和逻辑性取向的精神气质。当下,他们开始操作21世纪的现代型企业,而其精神气质却远远不能与他们的企业发展相匹配。赵步长走在他们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