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企业技能人才供求失衡求解

发布日期:2011-07-20  |  浏览次数:70586  转载来源:编辑部整理

7月9日,推动食品药品职业教育发展暨全国食品药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简称行指委)在北京成立。据悉,行指委是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的下设机构,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牵头组建和管理,旨在对食品药品行业(专业)职业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研究、指导、服务和质量监控,同时对本行业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进行指导。  

缺“才”  

“中医药发展受困于人才短缺”、“紧缺人才目录出炉,生物医药产业紧缺程度最高”、“基层医药卫生人才短缺”……这样的字眼经常见诸报端。而很多专家学者、企业管理者也时常呼吁解决人才短缺问题。

一位企业管理者表示:“我们为什么少有独立创新药?归根到底还是创新人才的缺乏。”

另一位老板则抱怨:“请来的职业经理人素质不够高,企业亟需专业的中高级管理人才。” 

近年来,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2010年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达到12523亿元。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企业4678家;《药品经营许可证》持证企业414840家,其中,批发企业13461家,药品零售门店399069个;全国医疗机构数达936900个。

“人才短缺是各行业都存在的普遍问题,在高速发展的医药行业尤为明显。”与会人士表示,在医药行业竞争愈来愈激烈的今天,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比资金更重要;另外,药品研制、生产、流通、使用及监管各环节对人才的需求都在不断扩大,特别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据有关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食品药品检验检测队伍人才总量16148人,到2020年,这一人才需求将扩大到39000人;全社会对执业药师的需求到2020年将达到80余万名。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人事司司长、全国食品药品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张耀华表示:“国家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对全国40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的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供需长期不匹配  

“预计在‘十二五’期间,食品药品行业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每年可望至少增加25万人。”张耀华表示,目前我国食品药品行业职业技能型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人才严重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食品药品行业的发展。

“总的来看,目前国内职业教育就规模而言并不算小,但教育质量和专业结构尚不能很好地满足食品药品各行业发展对职业人才的需求。”张耀华表示。

据介绍,我国现有医药行业高职学院近40所,2009年招生人数共计21702人。学校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大学下设的高职学院,如石河子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沈阳药科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等;另一类是独立设置的高职学院,如山西生物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食品药品职业学院等;第三类是技师学院,如杭州技师学院、山东医药技师学院等。 

另外,中等职业教育大致包括中专学校、中级技工学校、医药技工学校等。由于中职学校其自主办学的特点,截至目前,医药行业中等职业学校总数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统计。

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医药专业委员会对60家会员学校的统计,中、高职各校在校生少则1000余人,多则15000人以上,校均约4000人。学生总数约25万人,年毕业生总数约7万人,所办专业约12~14个,基本涵盖了医药行业所需的中高级技能型人才。

“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和就业的联系不够紧密,职业教育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与会人士表示。例如,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化妆品消费市场,市面上生产和流通的化妆品累计超过10万个品种。而截止到2010年底,我国共批准注册的保健食品10000多个,有1600多家生产企业通过了GMP条件审查,销售企业则高达25000家,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然而,高校却很少设置保健食品和化妆品专业的,大部分高校只开设了相近专业,仅沈阳药科大学率先增设了药学专业食品方向。  

欲促产教结合  

张耀华表示,作为43家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之一,行指委以“促进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五个“对接”为目标。

据悉,行指委下一步将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首先要就全国食品药品及各相关专业设置情况开展调研,力争做到全面盘清家底,摸清院校现状,明确企业需求。

完成调研后,将用2~3年时间,依托全国各相关院校和企业,在行指委的统一组织规划和领导下,积极开展食品药品职业教育“五个标准”的研究与制订工作。这五个标准是:行业标准、职业资格标准、专业设置标准、课程体系标准、教材标准。据悉,目前主要缺乏的是前两项标准的制定,后三项标准的制定工作已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医药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职业技术委员会完成了部分工作。

另外,还将开展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和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研究,推进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相衔接,探索中、高职学制与课程的贯通模式,积极探索多种合作模式,建立多种机制推动工作开展。

“鼓励一部分有实力、有影响的企业走进校园,宣讲岗位需求,参与专业教学,实现岗位与专业的无缝对接以及鼓励、促成职业学校与制药企业联合,在确保药品生产质量的基础上,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并鼓励有条件的制药企业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工培训,逐步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技能。”张耀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