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本月在微博中写了这样一段话:“二战后,孩子问:‘爷爷,战争中你是英雄吗’?爷爷说:‘我不是。但爷爷和一群英雄一起战斗过,共事过’!荣幸与吴菊萍共事7年,祝孩子和你早日康复。”吴菊英就是最近网络上最火的“最美妈妈”,阿里巴巴公司除了奖励其20万元作为“感动阿里奖”外,还给予吴在看病和身体恢复期间带薪假期。这一方面鼓励了员工,另一方面,也展现了阿里巴巴的人性化管理,客观上,亦是强化公司社会形象的一次很好的公关。
由此笔者想到的是,中国式管理有时候在鼓吹人性化是自身核心特色,但与此同时,很多企业在具体的管理手段上却又违背人性。当我们拿成功企业与失败企业比较的时候,会发现他们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哪怕是企业文化也是相近的,但为什么有的企业会失败?因为成功企业是将企业文化中的仁义不断实践和执行,是真仁真义;而失败企业只是写下了仁义而没有去执行,停留在口头和纸面上。这一点,药企同样受用。
笔者接触过一家小药企,老板原本没什么高学历,只是适逢时宜,凭借胆量与哄骗发迹,美其名曰“企业家”。后来,不知受到哪位“高人”指点迷上了国学,满口“仁义道德、孝善为先”,见人都表现出十分谦卑的样子,给人感觉很有“内涵”,也相信他管理的企业一定十分不错。但深入了解企业内部才知道,“假仁”的表象很能唬人,这位老板是个狠角色,喜欢一言堂,发起脾气来更是暴跳如雷,引进人才的时候花言巧语,一旦觉得某些员作用不大或用着不顺手时,就直接让其去办离职手续,令员工心寒。
可想而知,这类在所谓的文化理念中大谈特谈人性管理的企业前景如何,这样的企业不可能真正壮大。
法理情并重
看一家企业的管理者是真人性还是假仁义,关键在于管理者(尤其是老板或高管)对待员工是不是够真诚与豁达。“人心换人心”,只有真心实意地关心下属,下属才能真正理解领导管理上的严格要求。管理要“宽严相济,恩威并施”,不管是“宽”还是“恩”,其实最重要的一点还是管理者必须有诚心。
一个好的将领必须爱兵如子,一个好的管理者亦然,要时刻坚持换位思考,坚持“法、理、情”并重。所谓你敬员工一尺,员工会敬你一丈,就是这个道理。
管才重德
管理,结果要做人。做人要讲诚挚,待人,要有赤心。假仁假意、忽悠应付是不可能与员工交上真正好朋友的。管理者如果把自己的才凌驾于德之上,是人性管理决策中不成熟的表现。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的洁身自好和廉洁自律就是德的表现。
比如,在企业内负责采购的中层,就不能接受客户的贿赂,不管客户给钱还是给礼品都不能要,最好也不要接受对方非礼节性的宴请。俗话说:“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只要吃了拿了,以后工作中就很容易被人家牵着鼻子走,采购的物资要么质量会出问题,要么价格高,总之都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又如,负责人事管理的部门经理,如果收受了别人的好处,就会丧失公正的原则,结果就是企业的用人制度遭受践踏。
实践证明,有才无德的管理者对组织的破坏远甚于有德无才的人,只有首先管理好自身,才不会在管理中以假仁义欺上瞒下。
做仁慈的“狮子”
要使人性管理落到实处,成为优秀的管理者,必须从眼前做起,不要一心想着在别人前方做得比别人更好。管理的事情,常常是盘根错节、千变万化,所以要求在管人做事中要细心。必须了解人性及人性的弱点,要主动与下属沟通,因为沟通就是心理抚摸,让人在心理上接受和认知。
同时,沟通必须讲究时机、关系和技巧,管理者应该多用领导,少用管理。要包容、宽容,不能对下属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一个人能够做好他应该做的事,他就是最好的。管理者的产品就是员工的行为,不良的行为来自于不良的管理。要“以力假仁”,即将西方文化中的力(权力和制度)结合东方文化中的仁(情感),不能单方面强调力,也不能单方面强调仁。
哪壶不开不提哪壶
并非所有诚实不欺的管理者才能成为成功的管理者,但假仁义的管理者很难成为一名有效的管理者,他们是应该被拒之门外或遭到组织罢免的,优秀的管理者必须以身作则。
企业的规章制度必须保证上至董事长,下至普通员工都能严格遵守,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在企业里,带头破坏各种规定的很可能不是员工,而是管理者,所以管理者以身作则地执行好各项规定,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另一方面,如果管理者盯着下属的弱点和不足不放,“哪壶不开提哪壶”,从来没有看到下属能够做什么,不能欣赏其优点,那他就会破坏组织的精神。当然,一个管理人员必须清楚了解下属的局限性,但应该把这些看成是促使下属他们做得更好的挑战。要把眼光放长远,把适当的人调配到适当的岗位。
正义的天平
对于真人性的药企而言,管理者的公正无私是摒弃假仁义的绝好体现。每个员工心里都有一台天平,只有管理者公正无私,在严格管理时才能被大家理解,才不至于怨声载道。
同时,在对待指责时,不仅要谦逊继承,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立场,还要定心相待,对待不符合实际的指责、与自己主张相悖意见甚至舆情,只要不是恶意攻击,就应“宰相肚里能撑船”,坦然处之。不记仇,器度大且能容人,是真人性管理者的一个显著标记。
小结
仁爱和人性作为一种内在的品质和涵养,必须通过管理者的内在修炼,持续地自醒和反馈改进的方式获得改善。真人性才是真英雄。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正直是管理者应具备的绝对条件,但却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学到的。如果管理者缺乏正直的品格,那么,无论他是多么有知识、有才华、有成就,也会造成重大损失。他破坏了企业中最宝贵的资源——人,破坏了组织的精神,破坏了工作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