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从商务部出台的《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还是从国大药房在全国的疯狂并购,亦或是从美国前三名的连锁药店市场份额占到40%的发展历程,我们都能感受到这样一个强烈的信息:中国药品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将在下一个十年加速进行。那么,在这个过程中,行业发展将会呈现哪些特点呢?
区域品牌仍有强大生命力
有数据显示,百强连锁药店2009年和2010年的销售增长率分别为6.5%、7.6%,前10强的连锁药店销售增长率分别为14.9%、17.7%。由此看来,在今年开始的“黄金十年”里,药品零售连锁百强企业的门槛变成3亿元,出现2~3家年销售规模达到300亿零售连锁企业是完全有可能的。
在很多区域市场我们看到,尽管有跨区域品牌连锁企业的强势进驻,但本地的第一品牌还是能保持比较强的增长,在一些二、三线城市还发生过多起知名品牌企业到当地水土不服的情况,在成都、宁波、济南都曾经上演过这样的案例。所以笔者认为,在行业集中度大幅提高的前题下,由于零售企业品牌所具有的地域性规律,区域市场的第一品牌将能维持其强劲的生命力,在一段时间内长期存在,并且获得较高的利润回报。所以与一些盲目跨地域扩张的企业相比,集中化发展的战略能带给中小企业更多的价值。
把多元化作为差异化战略
多元化是药品零售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已然成为了全行业的共识,但是成功的企业又有多少?前段时间笔者重读了里斯·特劳特的《定位》,结合我们有些多元化做得较早的专业药房近两年门店客流量的持续下滑,特别是最近了解到的一家华东的企业竟然能将纯药品零售的客单价做到100元以上,我很震憾。
多元化之路到底是对是错?短期业绩提升和长期品牌定位的损失怎样在5年、10年、甚至20年的时间中去检验?在此,笔者更倾向于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将多元化战略作为公司部分有条件门店的差异化战略,而不作为公司整体的策略,只在具备条件的商圈店做些尝试。多年之后专业药房业绩或更为彰显,而多元化药房深陷泥团可能会有更多的案例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