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医疗服务投资春华秋实

发布日期:2011-07-28  |  浏览次数:52791  转载来源:编辑部整理

“利好是肯定的,不过并没有看出特别多新鲜点。”一位投资人看完北京市最近发布的《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规范和加强审批工作的通知》后如是表示。

虽然如此,该人士仍然表示,在目前逐步放开的大趋势下,社会资本进入依然存在颇多机会。  

一片很大的蓝海  

 《2010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0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93.7万个,其中医院比上年增加627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2.0万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增加170个。与2009年比较,床位增加37.0万张,其中医院床位增加26.7万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增加9.2万张。同时,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58.4亿人次,比上年增加3.5亿人次(增长6.4%);医院医师日均工作负荷继续增加;医院病床平均使用率为86.7%,其中三级医院的病床使用率为102.9%。

很明显,医疗机构处于高负荷的运转中,我国医疗资源的增长速度依然跟不上公众医疗需求的增长速度。

“人们的就医需求正在细分,面向细分人群的医疗服务正在逐步成为关注点,医疗服务会是一片很大的蓝海。”上述投资人士表示。

“特色专科这个市场本身已经够大了。”记者采访的另一位张姓投资者表示。以北京为例,今年7月发布的《北京市2010年度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显示:2010年北京市居民的前三位死因分别为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脑血管病,占全部死亡的73.8%;北京市高中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84.8%;新发重性精神病年轻人增多;45岁以上人口,超过1成有脑卒中风险等。而这些颇具代表性的健康问题正是细分专科医疗的市场基础。  

考验品牌复制能力  

“这些地方政策利好是肯定的,但对于投资人来说,投资以后的支持工作更重要。”天图创投合伙人王岑表示。王岑在此前举办的2011第五届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融资峰会评选中被评为2011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最活跃投资人之一,源于其主导的几项医疗投资,慈铭体检、伊美尔医疗美容等。

王岑表示,从本质上来说,医疗机构不是暴利行业,同时也不是一个赚快钱的领域。“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是帮助这些被投资方做好品牌复制。”同时,由于进入门槛较低,自己看好的模式被迅速仿制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据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在目前的专科医院中,平均收入最高的领域分别为儿童医院、肿瘤医院、胸科医院、心血管病医院、血液病医院等;平均利润最高的医院包括肿瘤医院、儿童医院、妇产医院、血液病医院、结核病医院;利润率最高的医院包括眼科医院、口腔医院、妇产医院、整形美容医院、康复医院。

在各个专科领域中,肿瘤医院收入和平均利润比较高,但由于技术含量较高,优秀医生缺乏,进入并不容易,需要形成自身医疗特色并建立良好的口碑难度较大,投资风险较大。而一些容易进入的领域又过度竞争,风险也比较高,比如目前投资较热的眼科、口腔、外科整形等领域遍地开花,各类体检机构更是层出不穷。

 以眼科为例,爱尔眼科已经上市,普瑞眼科医院集团、艾格眼科、博爱眼科等也获得了风投注资,一些地方性的眼科医院如山西省眼科医院、东南眼科医院集团、南京鼓楼医院也在各自的市场获得一席之地。

“重要的是做品牌,以及加强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就像道培医院,建立了自己在血液病领域的地位。”一位赵姓投资人表示。  

四个方向存在机会  

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国办发〔2010〕58号)》(简称“58号文”)发布之前,外商投资医疗机构是现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的限制类产业,并仅限于中外合资和中外合作两种投资方式,中方的股权或权益不得低于30%。“58号文”发布之后,江苏、福建等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尝试外商独资医院的试点工作,但在国内部分省份仍有关于中方股权比例的限制。

一位投资咨询专家建议:目前,国家虽然允许社会资本进入,但在这样一个以公有医院为主导的行业,私立医疗机构在吸引人才、医保覆盖、公众信任度方面的弱势不是一时半会可以解决的。

非公有资本可以考虑率先进入一些供给严重不足、与公立医疗机构有较大差别的细分市场。例如一些本身不在医保报销的医疗保健领域;或一些对价格不太敏感的人群,如高端医疗;以及能够直接与公立医疗机构合作或依托公立医疗机构资源的领域,比如基层医疗和公立医院改制等。

“在‘保基本、强基层’方针的指导下,基层医疗或许是个机会。”有分析人士如是表示。

而在提高公立医院的管理效率方面,国家政策已经表现出欢迎专业公立医院管理公司的态度。

不过,凤凰联合医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江天帆毫不讳言地指出:“社会资本现在想要参与公立医院改制并不容易。”在此前的一次论坛上,其表示,凤凰目前所做的实际上都是以医院托管的方式。

 社会资本办医 发达区域先行

 社会资本办医成为近期业界尤其是投资界最关注的焦点。7月19日,北京市卫生局发布《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通知》(简称《通知》)。同一日,浙江也对外发布了社会资本办医的地方实施意见。至此,除了北京,东部发达区域上海、江苏、浙江、福建作为排头兵,均对去年底国务院社会资本办医政策制定了各自的实施细则。

另据北京市卫生局发展规划处透露,正在编制中的北京市区域卫生规划,将给非公立医疗机构留有合理空间,该区域卫生规划最快年底出台。  

细则陆续出台  

北京出台的政策细则,其政策示范性意义一向被业界所认同。《通知》明文禁止无故限制社会资本办医院:对符合申办条件、具备相应资质的,应予批准执业许可,不得无故限制其执业范围;对社会资本举办的医疗机构在医疗技术准入、医师准入、护士准入等方面,不得擅自设置法律、规范以外的限制条件;社会资本可以根据经营目的,自主申办营利性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鼓励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支持举办营利性医疗机构,引导有资质人员在医疗资源相对不足的城乡区域依法开办个体诊所。

 《通知》还将简化非公医院审批程序。根据北京卫生局的要求,北京各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将在8月1日前对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审批程序做“瘦身”,统一流程,简化后的审批流程将向社会公示。另外,《通知》还要求加强对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技术指导,保障社会资本举办的医疗机构在政策知情和信息、数据等公共资源共享方面与公立医疗机构享受同等权益;各区县将按医疗机构等级,把技术指导纳入行业培训。

此外,允许境外医疗机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与我国的医疗机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以合资或合作形式设立医疗机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资本在内地举办医疗机构可享受优先支持政策。

毫无疑问,《通知》是在贯彻实施去年12月国务院发布的“58号文”,并且提出了地方实施的具体步骤。

 而同一天,浙江省《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实施意见》也正式对外发布。

 此前,福建省的地方实施意见早在去年底就已发布,随后,在今年3月份上海、今年5月底江苏也正式对外发布了地方性的社会资本办医实施意见。

 纵观这些地方版实施意见,在贯彻实施中央文件精神方面看不出两样,但在一些实施细节的把握尺度则不尽相同。  

 鼓励两个方向  

按照北京市卫生局要求:非公立医疗机构的设置应符合本地区区域卫生规划和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总体思路,各区县在制定和调整本地区区域卫生规划、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其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规划时,要给非公立医疗机构留有合理空间。那么,非公医院空间是指哪部分呢?

 在此前透露的关于北京区域卫生规划的思路中,北京市将重点鼓励扶持两类民营医院:一类是上档次、上规模、具有市场竞争力和潜力的特色专科医疗机构,与政府举办的公立医院形成“错位竞争”、良性发展的格局;另一类是服务外来流动人口的临时性就医需求,或满足普通居民医疗需求的社区诊所、门诊部,与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形成相补充格局。

事实上,专科医疗正是目前社会资本实实在在进军较多的一个领域。

 记者注意到:2006~2010年期间,在已发生的医疗领域投融资案例中,北京市不仅数量最多,同时平均获得的投资金额也最高。另外,上海、浙江、深圳等也较为集中。重点投资方向多为特色专科,口腔科、眼科、妇产科、儿科、整形外科、体检等需求量较大,其中进入门槛相对较低的领域最受投资机构关注。

实际上,北京社会资本医疗机构还是相当多的。去年,北京市医疗机构编制床位总数为94,581张,其中私营医疗机构大约1万张,而不设置病床的小专科民营医疗机构数量更多。

此次浙江省的《意见》也表示,力争到“十二五”末,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占全省医疗机构总床位数的比重达到20%以上,同时鼓励将符合条件的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并设立专项补助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