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文化养生旅游市场成掘金蓝海

发布日期:2011-07-28  |  浏览次数:54799  转载来源:编辑部整理

由于中药多为复方,难以言明药理,因此更加强调文化和体验式营销。  

随着人们中药养生认知的不断提高,养生的潜在市场正逐渐释放。

近期,广东、亳州、广西玉林等中药材资源丰富、中药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正在开发除中药材以外的第二宝藏——中药养生文化旅游,并欲将其打造成当地的一张名片。而在此项目中,中药企业则充当重要的角色。  

中药养生旅游渐热  

 记者了解到,目前至少有3个地区在同期酝酿中药养生旅游计划,包括亳州的“中华养生药都”、玉林的“农业生态游体验新农村”中的“中药养生”特色线路以及广东正在筹划用3~5年打造具有岭南特色的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产业品牌(目标是使广东成为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中医药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等,一股中医药文化旅游风潮正在形成。

从广东省首批确定的19家旅游示范基地来看,它涵盖了中医药博物馆、中医医疗机构、中药企业、中医药人文旅游景点、养生药膳馆等单位,将中医药资源与旅游资源有机结合,其中企业部分包括了广药集团、太安堂集团、广东南台药业有限公司、广东永生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绿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君元沉香种植发展有限公司等。

 据了解,广东此次的项目申报原则上是每个地级市只能申报1~2家示范基地,但报名之初就出现了不少地市要求多申报几家的火热行情。

广药白云山和黄中药项目组负责人赵敏介绍说,集团已将旗下的白云山和黄中药神农草堂博物馆、陈李济博物馆、中一药业的现代化制药生产线打包申报,目前正在和相关的旅行社洽谈,随后即将推出。

而已将毫州中药材专业交易市场收入囊中的康美药业,也计划在亳州打造养生休闲步行街。“主要是考虑到亳州的旅游需求和前景,但这并不是我们亳州项目的重点,只是其中的一个配套部分。”康美药业副总经理许冬谨如是表示。

中药文化养生旅游得益最大的是地方政府,而对于企业来说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其养生旅游的直接体验带来的中药养生市场效应,它可以和企业对保健产品市场的开拓相得益彰。

“这种亲身体验式的全民教育是提高人们对中医药养生、治未病认识的最有效途径,可以直接拉动养生市场产品的需求。”许冬谨道出了背后更深层次的意义,目前其家居食品、菊皇茶、加洲宝贝、药膳汤料等保健品市场正在逐步打开。  

文化营销加分  

据赵敏介绍,自2006年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建立以来,其已先后接待海内外游客80多万人次,成为中医药文化宣传的重要平台。这些都为白云山和黄中药的品牌赋予了价值,同时也获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

由于中药多为复方,难以言明药理,因此更加强调文化和体验式营销。而随着国内药企对海外市场的开拓,中药的体验式营销需求更为突出,天士力的“直销+体验式营销”为其所赢得的良好海外市场口碑便是最好的写实。

除了文化养生旅游外,企业还通过投资拍摄电视剧、音乐剧等形势来传播中医药文化。如康美药业推出的《康美之恋》、《国参传奇》,同仁堂药业投资拍摄的《大清药王》以及全聚德的《天下第一楼》等,在宣传中医药和企业文化的同时,均为企业擦亮了招牌。

 而受去年推出的《太安堂·玉井传奇》影响,刚上市不久的皮宝制药也趁着电视剧热播,适时将公司证券名称更改为“太安堂”,公司名称由“广东皮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广东太安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文化营销对企业品牌的影响显而易见。

对于宣传中医药文化,提升企业品牌,不少企业已有共识。在早前由东阿阿胶、江中制药、天士力、云南白药、三九药业、滇虹药业和康美药业7家国内品牌药发起的APS组织年会上,7企业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将共同推动“自我保健、公民养生”的市场氛围的营造,中药养生市场正成为越来越多企业掘金的蓝海。

“养生文化体验式旅游、中药文化历史剧等都可以作为企业文化营销的一种有效形式,与传统的以产品、功效作为宣传亮点的硬广告形成互补,这种软硬广告结合的形式,更容易契合消费者和产品的需求,很容易达到1+1〉2的效果。”许冬谨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