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之建立科学的领导体制

发布日期:2011-08-04  |  浏览次数:66757  转载来源:编辑部整理

体制划分

医院的领导体制内容主要包括医院的管理结构、管理方式、管理层次的划分,以及各管理层的职能分工与协调合作的科学规定。

从权限与责任的角度来看,医院领导体制主要有两类:集权型和分权型。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集权型的医院领导体制下,院长对医院的医疗护理、行政后勤工作统一领导,全面负责。此类型一般要求院长是医师出身,兼有组织管理才能,并由行政副院长辅佐。分权制在美国、西欧国家较为普遍,这种类型是医师、护理、行政三权分立。院长的主要职责不是专业业务,而是行政及宏观经营管理。目前我国的医院领导体制的主要模式有以下三种形式。

 1.党委书记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包括党委集体领导、院长在党委的领导下负责医院行政指挥、医院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党委作为医院的领导核心,在抓好党组织建设的同时,对医院的行政、业务工作负有领导责任,决定医院重大行政问题。院长对于党委决定的重大行政、业务上的问题,拥有独立的领导和指挥权,对医院的日常行政及业务工作,有直接领导和决定权,对行政干部的任免有建议权。这种体制最大的缺点是由于多头指挥,难于实现院长对行政业务的独立领导和统一指挥。

2.院长负责制 目前我国公立医院领导体制主要还是此一模式。院长对医院行政、业务工作全权负责,党委实行保证监督,职工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参与医院的民主监督与民主管理。院长受国家委托全权管理医院,对行政、业务工作全面负责,统一领导,行使指挥权与决策权。党委是医院的政治核心,是与院长并列的一套领导体系。职工代表大会既是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又是监督机构。

3.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股份制对我国医院而言是一种新的筹资方式。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出现了股份制医院,这种医院实行的领导体制是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医院董事会向股东大会负责;院长由董事会任命,对董事会负责。医院行政、业务上的重大问题,经董事会讨论决定,院长是具体执行者。目前这种体制主要在占医院总数比例不大的一些中外合资医院或国内股份制医院中实行。随着新医改的纵深推进,鼓励社会资本办医,这种形式或其他形式的办医会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素质培养

1.政治素质 这是医院领导的首要素质,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有不断创新的进取精神。

2.品德 这是对院长职业道德的要求。要坚持原则、坚持正义,秉公办事,不弄虚作假,不营私舞弊。要作风民主、宽以待人。在商业贿赂诱惑之风盛行的今天,如何保持品德,是对院长及医院其他管理者的挑战。

3.知识与才能 领导者不仅要具备系统的管理学及相关学科知识,而且要善于将知识正确运用于实践。要掌握一定的社会、人文科学知识,有丰富的社会实践和管理经验。同时,具备统帅全局的战略头脑,有多谋善断的决策能力、良好的分析判断逻辑推理能力、慎密新颖而辨证的思维能力、良好的控制能力和评价能力。  

领导职责

 医院领导的基本工作是决策、计划、组织、用人、协调、控制。

决策是领导者的基本职能,也是管理最本质、最高级的职能。

领导者要在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对未来工作的发展方向,形成有条理的想法,确定目标,并做出切合实际的规划。

关于组织职责,要建立适当的工作系统,将医院的各个要素(人、财、物、信息等)、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合理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此外,领导者在纷繁复杂的环境面前,在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之中要起到协调作用,善于排除各种不力因素,促进整体功效的提高。能及时发现医院事业发展中的偏差,寻找原因和对策。  

工作方法

1.行政领导 珍惜时间,把握时机,充分利用时间资源,是现代领导者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分类安排工作、合理使用零散时间等。同时,有效的领导也主要体现在组织会议、处理各种繁琐的公文方面。

2.业务领导 从抓重点学科入手,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促其发展。花大力气抓好学科带头人建设、学科梯队建设。抓好设备的引进、使用及效益评价,并加强基本建设和经济管理。

3.学术领导 应抓好院内的学术活动,建立学术讨论制度;积极参加院外学术活动和友好往来;建立学术领导中心,吸收院内老专家和一定比例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参加。

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浅谈就此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