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它还是一个作坊式的小药厂,仅有几间简陋的厂房、简易的装备……40年后的今天,凤凰涅槃,它已成为一座现代化的药城,跻身我国医药行业的领跑方阵。扬子江药业集团的崛起,缔造出业内闻名的“扬子江速度”:
1981年到1988年,连续八年产销利润翻番;
1996年起,综合经济效益一直排名江苏医药首位;
1997年至今,持续以领先的业绩跻身中国医药行业前五强;
2010年,集团累计实现销售250.16亿元,入围“中国企业500强”、“全国纳税500强”;
……
四十年,求索进取蓬勃奋进
成立于1971年的扬子江药业集团,如今已经成长为一家跨地区、产学研相结合、科工贸一体化的大型医药企业集团。集团现有8000多名员工,总资产近100亿元,总占地面积200多万平方米,销售业务覆盖全国,在国内处方药市场保持着独特的竞争优势。目前,扬子江药业拥有20多家成员公司,并在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成都等主要城市建立了创新化学药物、创新中药及创新生物药的研发和生产基地。“十五”以来,集团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和卓越的产业化平台,吸引高层次人才,加快向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致力于打造中国最大的医药产业集聚群。跨入“十二五”,扬子江药业正全面推进人才强企、研发创新、质量惠民、销售改革、经营国际化“五大工程”战略,争取实现年销售突破500亿元,努力向国际一流制药企业的目标奋进。
四十年,科技创新引领发展
40年来,扬子江药业坚持沿着科技兴企、科技强企的道路不懈追求,遵照中央领导“一定要把研发搞上去”的殷切期望,不断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推进产学研联合,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集团每年研发投入占销售额3%左右;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中药制药工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高科技创新平台;整合研发资源,加快建设江苏省(扬子江)新药研究院。2008年,集团被科技部命名为全国首批“创新型企业”,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实践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
经过40年的持续积累和创新,扬子江药业现已形成中西药并重,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并举,覆盖抗微生物用药、心脑血管系统用药、消化系统用药、抗肿瘤用药、解热镇痛药等领域20多种剂型、300多个品规的多元化产品体系。其中,7个产品被列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8个产品被评为“中国知名品牌”。产品“经前平颗粒”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胃苏颗粒”经权威报刊、权威协会、著名网站联合调查授予“中国市场产品质量用户满意第一品牌”称号;另有20多个产品销往非洲、东欧、拉美、东南亚、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四十年,坚守质量始终如一
药品是特殊商品,在市场流通中不能等同于普通商品。对于制药企业来说,如果利益和责任是天平的两端,那么,制药企业应该毫不犹豫地选择责任和质量。
40年来,不管市场形势如何变化,扬子江药业集团始终视质量为企业的生命,坚守“质量第
一”的发展方针毫不动摇。为切实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坚持药品质量是设计和生产出来的理念,严格执行药事法规,建立并完善从产品研发到生产、仓储物流、售后服务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全面引进欧美最先进的制药生产设备和质量检验设备;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每一个生产环节,注重每一个质量管理的细节;坚持从源头上保证药品的质量,巩固与供应商的战略合作关系,与供应商共同担负质量责任。
扬子江药业集团质量建设取得累累硕果:集团被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指定为实训基地;现有20多个产品质量达到美国、欧盟药典标准;在全国医药行业QC成果评比中,扬子江药业自2005年至今蝉联QC成果一等奖总数“六连冠”。2010年10月,集团固体制剂2号车间顺利通过欧盟GMP认证,为产品进军欧盟市场开辟了通道。严把药品质量关,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市场,确保了“扬子江速度”的稳健和坚定。
四十年,回报社会勇担责任
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扬子江药业始终秉持回馈社会的理念,多年来在赈灾、扶贫、拥军、助学以及各种人道主义救助活动中走在全社会的前列:
集团连续9年独家资助我国医药卫生行业科学技术最高奖——“中华医学科技奖”,鼎力支持祖国医学科技进步;
2001年~2003年,扬子江联合国家五部委承办大型社会公益活动“关爱西部健康行动”,总投入4000多万元;
2003年,在抗击“非典”过程中,扬子江捐赠价值500万元的药品,并捐资100万元设立“扬子江抗非救助基金”;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集团在第一时间向灾区捐赠2300多万元的药品和现金,成为地震后外省市第一批进入灾区的企业;
连续10多年拥军不辍,用实际行动支持国防建设;为广泛救助社会弱势群体,扬子江药业集团面向泰州市高港区成立了“扬子江慈善会”,每年坚持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社会“访贫问苦”,帮助真正有需要的人们改善生活质量。
据不完全统计,建厂40年来,扬子江药业已累计向社会捐赠款物总价值逾3亿元,恪守了一个优秀企业的社会责任。
求索进取四十年,历尽天华成此景。展望未来,扬子江药业集团步履坚实地向着国际一流制药企业的目标迈进,以产业报国的情怀、科学负责的态度,竭诚为全人类创造健康生活服务。在共同使命的召唤下,扬子江药业集团愿与广大医药界同仁风雨同舟,携手共进,以关爱护佑生命,共谱医药业的华彩乐章。
作者:陈景 蔡夏梦
扬子江药业上半年实现产值146.38亿元
今年前6个月,扬子江药业累计实现产值146.38亿元、销售额145.9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0%、25.6%,利税同比增长22.9%。昨天,该集团召开2011年年中工作会议暨职工代表大会,亮出了今年上半年的漂亮成绩单。市委副书记、市长徐郭平,副市长卢佩民出席会议。
据介绍,今年以来,医改新政频频出台,医药市场重新洗牌。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扬子江药业集团顺势应变、化危为机,产品研发力度加大,市场拓展成效明显,质管体系更加完善,经营业绩大幅提升。“工作可圈可点,成绩可喜可贺。”徐郭平这样评价扬子江药业集团上半年所取得的成绩。他说,今年以来,全市经济发展呈现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顺利实现“双过半”。这与扬子江药业集团勇挑重担、多作贡献密不可分。
徐郭平希望扬子江药业集团做到四个“更大力度”:首先,要更大力度推进自主创新,开发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创新药,引领医药产业发展。其次,要更大力度加强市场开拓,着力构建立体销售网络,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再次,要更大力度引进高端人才,力求做到人才数量最多、层次最高、结构最优、贡献最大。最后,要更大力度强化质量管理,努力把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水平推向更高层次。
质量“判官”给扬子江药业打高分
5月26日,来自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简称中检院)不同科室的8名技术骨干即将结束在扬子江药业集团(简称扬子江)为期10天的实训。作为我国药品生产企业的质量监督师及确定药品质量优劣的“判官”,扬子江上上下下对质量的重视还是让这些一向靠苛刻的检验数据说话的人禁不住竖起了大拇指。
中检院负责此次实训的领队、药理室副主任谭德讲说,扬子江对质量的执着给他及团队留下了3个深刻的印象:一是公司对老生产线的改造不遗余力,旨在有效地监控生产过程中的质量;二是公司员工非常重视学习与《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认证有关的知识,并且对GMP有很强的执行力;三是公司通过了国内外许多认证,如国家实验室认证等,并出台了仓储管理等相关规定,以便将质量隐患扼杀在任何一个可能出现的环节中。谭德讲还补充说道,这种质量意识、理念和手段领先国内同行,难怪这些年来扬子江的发展速度令人瞩目。
据悉,为全面提升公司管理水平,保障群众用药安全,开拓人才培养新渠道,2008年,扬子江与中检院开启质量合作、监管新模式,成立了“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扬子江实训基地”。当时,扬子江之所以从国内众多药企中脱颖而出,主要基于其拥有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措施。截至目前,双方共举办了七届实训,来自中检院的56名技术人员亲临扬子江,他们通过讲解、培训等,帮助扬子江解决了上百个有关检验和工艺等方面的难题,促进了扬子江的质量改进和提升,而扬子江人对质量的孜孜追求也让他们啧啧称赞。
这种印象在记者实地参观扬子江核心生产车间之一——口服液2号车间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切实的印证。这个于2009年投入使用的车间,当年即通过了GMP认证,主要生产以蓝苓口服液、黄芪精口服液等为主的产品,年产口服液1.5亿瓶。走进车间,干净、整洁、设备先进是所有参观者的第一印象,而供员工进入和参观者行走走廊的墙上,各种与生产和质量密切相关的宣传板则让人禁不住停下脚步:“药品是靠生产和设计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我们承诺:像呵护生命一样呵护产品质量”、“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包装、灌装岗位操作要求”、“警钟长鸣”等等,它们无声地传递着这家走过40年发展历程的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理念。
扬子江董事长徐镜人说:“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奠定了扬子江过去、现在和未来发展的基础。制药是良心工程,扬子江决不生产低于成本价的药品。”
据介绍,为了不使质量教育、质量培训和质量管理流于形式,扬子江将每年的3月和9月作为公司的质量月,针对每半年生产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质量隐患,特别是发生在全国的药品质量和安全事件,进行有目地地学习、改进和提高。同时,公司的QC小组活动也开展的有声有色,且颇有成效。2010年,扬子江QC成果在全国医药行业QC成果评比中拿到了57项一等奖,金牌总数和成果连续6年蝉联全国第一。
徐镜人说,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可靠稳定,扬子江除用世界一流的设备装备厂房和检验室外,对生产过程还实施严格的参数放行管理,即通过对原料、过程参数和过程质量的控制,强化细节检查,使每一批次的产品均处在有效监控之下,并有据可查。不仅如此,公司还对检查合格的每一批次产品进行留样管理,时间至有效期一年后,以便从市场反馈的信息中进行质量改进和提高,并在此基础上强化创新。值得一提的是,扬子江还将严格的质量控制延伸至产品的仓储管理,投入5500万元,于2007年建成使用面积近1万平方米、最大可存储25万件药品、恒温且自动化程度很高的仓库,这在业界首屈一指。
扬子江对质量的重视从它获得的各种认证中也可见一斑。目前,该公司有21个品种28个规格的产品质量达到了美国、欧盟、日本和英国4部药典质量标准;公司已取得了德国莱茵公司颁发的ISO9001、ISO14001和OHSAS18001认证;2010年,公司质量检测中心通过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的评审,成为江苏省率先取得国家实验室认可证书的药品生产企业;2010年10月,公司固体制剂2号车间顺利通过了欧盟要求极为严格的GMP认证,为产品进军欧盟市场开辟了通道。
严把药品质量关,使扬子江获得了快速发展。2010年,公司累计实现销售250.16亿元,入围“中国企业500强”、“全国纳税500强”行列。目前,该公司生产的中西药在市场上均保持着独特的竞争优势,部分产品已出口到亚洲、欧洲、非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特别在香港市场赢得了很好的声誉。同时,公司还在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成都等主要城市建立了创新化学药物、创新中药及创新生物药研发和生产基地。为了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力,该公司每年将销售收入的3%用于新品研发。“‘十二五’期间,公司将全面实施人才强企、研发创新、质量惠民、销售改革和经营国际化5大战略,力争使公司年销售额突破500亿元,并跻身国际一流制药企业行业。”因为有良好的质量做支撑,徐镜人对公司未来5年的发展充满信心。《中国质量报》
扬子江药业紧锣密鼓备战新版GMP纪实
新版药品GMP已于3月1日正式实施。连日来,扬子江药业集团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备战,召开全厂质量月动员大会,举办新版药品GMP培训班,启动欧盟GMP认证经验交流,全方位开展宣传培训工作。
直面“生死槛”,未雨绸缪抢先机
国家对新版药品GMP认证给予企业5年的过渡期。面对5年的“生死槛”,制药企业如何面对机遇与挑战,扬子江药业给出了“晚过不如早过”的回答。
“对于制药企业来说,晚过不如早过,扬子江药业的目标是力争成为全国第一批通过新版药品GMP认证的企业。”扬子江药业集团董事长徐镜人底气十足地给出这样的豪言壮语。
这样的底气来自于扬子江药业40年如一日视质量为生命的不懈追求。20年前,在别的企业还驻足观望时,扬子江药业就大手笔砸下数十亿元资金用于GMP改造,成为全国较早通过认证的企业,为产品逐鹿市场提供了质量保证。
从去年开始,扬子江药业加快欧盟GMP认证步伐,对部分厂房的硬件和软件进行了整改,按国际先进管理理念完善质量体系、培训人员,先后引进了偏差处理、变更控制和风险管理等管理制度,使固体制剂车间在去年11月一次性通过欧盟GMP认证,集团质量体系的管理和运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对于立志于通过新版药品GMP认证的扬子江药业来说,未雨绸缪,抢先通过欧盟GMP认证,无疑为今后顺利通过新版药品GMP认证奠定了坚实基础。
力争“早通过”,紧锣密鼓备战忙
“贯彻实施新版药品GMP是企业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从履行实施新版药品GMP,保证企业健康发展,维护公众用药合法权益的高度,来深刻认识执行新版药品GMP的重要性,把执行新版药品GMP作为依法组织生产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待,扎扎实实地抓紧抓好。”3月初,在全厂质量月到来之际,徐镜人对质量月活动的主题提出总体要求。
3月1日,新版药品GMP正式实施的当天,扬子江药业召开了以“率先实施新版药品GMP,确保药品安全有效”为主题的全厂质量月动员大会,来自集团生产质量一线的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会上,分管生产质量的负责人对全厂实施新版药品GMP的时间进度进行了细化落实。
3月22日和4月6日,集团工程师办公室、质量管理中心、人力资源等部门分两次组织欧盟GMP认证项目经验交流视屏会议,由欧盟GMP认证项目具体实施部门负责人介绍实施情况和经验,集团总工程师翁总现场点评,通过现场总结、提问、解答,分享欧盟GMP认证的成果经验和做法,为实施新版药品GMP做好借鉴和参考。3月16日和4月1日,集团制造二部和制造三部分别举行新版药品GMP知识竞赛,进一步加深一线员工对新版药品GMP的理解。集团还分几批派出生产技术骨干分赴河北、山东、安徽参加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的新版药品GMP宣贯培训班,对新版药品GMP知识进行再“充电”,提升生产、质量线管理骨干对新版药品GMP的理解能力和执行水平。
据集团负责生产质量的总经理助理梁元太介绍,扬子江药业已将学习新版药品GMP列入今年生产质量线干部员工培训计划。今后集团将通过邀请专家讲解、知识竞赛、重点难点问题研讨、疑难案例会诊、实战演练等形式,组织学习培训,同时结合质量体系的完善,厂房、设备的改造,加快企业软硬件与新版药品GMP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