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恐慌中医药股露避险本色

发布日期:2011-08-11  |  浏览次数:80690  转载来源:编辑部整理

  8月7日,美国提高举债上限,却没有消除市场的担忧。反而,因其3A级长期主权债务评级被相关组织下调了一级,最终致使道琼斯指数重挫512点,创下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冰点。加上欧盟内金融危机不断恶化,全球股市恐慌情绪蔓延。中国也在其中,仅上月28日,沪深股市资金净流出的趋势己见清晰,两市大盘净流出22.37亿元。8月4日,A股市场又有近40亿元资金离场,多个行业遭遇抛售,资金避险情绪再度升温。

  记者留意到,避险投资取向已然显露:在短期系统性风险集中释放下,一些前期被大幅炒作的个股面临回调压力,市场资金相继向具有避险优势、业绩成长性相对确定的医药板块流入。  

  跌宕中独舞  

  8月份的第一周,在大环境骤跌的背景下,A股生物医药板块指数下跌1.61%,与同期大盘2.79%的跌幅相比,具有明显的抗跌性。172只医药股中,有101只跑赢大盘,占该板块股票数的58.72%。例如,昆明制药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仍能放量冲击涨停,日涨幅达到9.04%;迪安诊断、千山药机也表现得相当坚挺。

   对此,上海复星医药集团投资公司总经理邢世平对《医药经济报》记者谈出了他对今年上半年医药市场的理解。“由于市场环境动荡导致投资者避险需求增加,而随着国内市场的释放,医药股下半年仍然具备收益空间,更重要的是,尽管有起伏,但医药板块的防御性特征将逐渐凸显出来,回调正是积极布局时。” 

  医药行业是一个非周期性行业,正是基于这种特性,往往在一个经济周期性下行的过程中,医药板块通常会成为投资者的避风港。记者对比分析了最近几次我国医药经济在跌宕起伏中的各项数据指标发现,自2003年以来,A股市场医药板块的平均市盈率为37.8倍,到2010年9月,该板块的市盈率达到38.9倍。不过,在全球大环境的影响下,目前医药板块的整体动态市盈率逐渐开始下滑,一些投资机构已经对医药股进行了布局。

  一位基金公司职业经理人以基金重仓股科伦药业为例对记者这样解释:“科伦药业目前前十大流动股东均为公募基金,其中广发系3只基金共持有818.34万股,富国系两基金持有560.82万股,嘉实系两基共持有237.88万股。此外,白云山A、香雪制药等医药个股也被基金重仓持有。也就是说,即便资本市场不太景气,资本也不会放弃对高速增长的医药行业投资。只不过,基于医药行业基本面的波动,关注度也会有所调整。”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有29%的私募重配了消费板块,其中26%的私募重配了医药类股票。有分析师指出:“今年行业基本面的主要问题是板块业绩低于预期,政策面是药品降价。行业最差的时间应该是第二季度,而第三季度行业业绩增速将反转。”

  事实上,近期多家机构也确实重仓医药股,避险效应已经显现。  

  避险的背后  

  尽管市场依然羸弱,可产业资本、金融资本以及券商对医药股却表现活跃。记者看到,仅制药及医疗类避险股票就有20多家券商看好,避险需求强。不过,从相对估值角度来看,医药行业相对于全部A股的溢价比例为2.23。可见2011年的医药板块投资或是一个多歧路且行路难的过程。

  刑世平分析指出,“目前医药板块整体预期估值仅为26倍,开始进入历史底部区域,向下调整空间有限,大多数理性的投资者会坚持价值投资,投资估值合理、并有核心竞争能力的优质公司。”国泰君安的研究报告也表达了类似看法。

  不过,虽然市场环境动荡,导致投资者强烈的避险需求,医械、中药、品牌专科药等子行业受到关注,但在什么节点进入各方观点不一。

  记者分析,出现这些情况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近期医药板块已经出现连续回调。据统计显示,医药指数在过去5个交易日中已经累计下跌2.05%,过去10日累计下跌3.21%。因此,市场在消化中报业绩低于预期的利空因素。

  “6月下旬以来,医药板块出现反弹,反弹的主要品种是前期跌幅较大的超跌股,尤其是新股,但这些股票的业绩情况普遍不佳,这是近期医药股回调的主要原因,很多机构还吃不准。”上述基金经理如是说。

  但也有观点认为,从持股数量上来看,截至2011年二季度末,基金重仓持股家数为68家,比2011年一季度末减少了2家;从市值方面来看,基金公司重仓持有的医药股市值合计为490.66亿元,与一季度末相比下降了2.01%。加上国家发改委降价指挥棒再次落下,政策面引起了市场的担心。

  而另一方面,8月4日起,山东江波制药结束了其近4年在美上市公开交易的历程,被动退出美国市场。而3个月前,记者曾报道过贵州同济堂,在酝酿了一年多的私有化方案后,主动在美选择退市。还不仅仅如此,诺康生物、奥星制药、天银制药分别推出了股票的回购计划。有分析人士认为,“这可以看出美国资本市场并非一定就合适中国医药企业的融资路,中国药企在国外的资本之路并不轻松。”

  8月5日,市场再次证明了这个判断:当日,在大环境下,医药行业也净流出高达6.13亿元。而作为具备避险概念的非周期性行业,在遭遇中报低于预期的利空打击之后,后市还有多少上升空间仍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