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阿里巴巴员工、“最美妈妈”吴菊萍感动了中国,马云得知后第一时间宣布奖励吴20万元,并许诺给予必要的带薪休假,一时传为美谈。
企业拥有这样的员工确实值得骄傲,笔者由此想知道的是,这仅仅是员工自己的表现,只是碰巧在该企业工作,还是企业文化的熏陶使然?如果是前者,那么就跟企业完全无关,阿里巴巴以这种形式插进来,就有些炒作的嫌疑。而如果是企业文化中很强调社会责任,并以实际行动处处表现出来,那么就可以认为,这家企业是好样的,在某种程度上造就了一个好样的员工。
简单从网上搜索一下便可知,阿里巴巴一向有社会责任感:他们关注环保,每年拿出3%。的营业收入投入环保;“5.12”地震发生后,成立了灾后重建工作小组,对口支援极重灾区青川县;海地大地震后,捐款200万元用于购买药品与食品;发布国内互联网行业的首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成立“阿里巴巴爱心基金”……正如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在《一路向前》一书中专门用一章节写“慈善之心”时说的:“社会责任不该是一个空的概念,也不单纯局限于慈善、捐款,而是与企业的价值观、用人机制、商业模式等息息相关。”他骄傲地谈到星巴克一位员工将肾捐献给需要的人:“诚然,我们的伙伴(他对员工的称呼)提供的不可能总是器官,他们发自内心地为顾客服务……我们尝试着通过孕育人文精神来管理自己的公司。”
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企业,属于完全不同的行业,但是可以有近似的想法,要做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
为何社会责任如此重要?包括药品在内的任何一种商品,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都是复杂的,不可能完全弄懂它,负责任的企业绝对不可能有意坑害消费者,所以才值得信赖。经济学告诉我们,没有道德,交易成本会高得出奇,而假装很有道德,会容易被识破。药品是非常复杂的特殊产品,诚信无疑更为重要。前段时间有媒体报道某知名药企不注重环保,给环境造成一定破坏,虽然企业已经做了危机公关,但在消费者心中还是会留下阴影。另有一些小企业可能会认为,玩慈善讲责任是大企业的事,小企业没有本钱这么做,这种倾向是绝对错误的,只要有爱心的表达,钱的多少并不重要。不应该将钱与爱心、社会责任划等号。
当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药企在慈善活动中提升了企业形象,社会也愿意把爱心交给这些有责任感的企业来传递。一个以文化和责任凝集起来的团队,绝不是任何仅以金钱和利益为纽带的队伍所能比拟的,前者会以自我实现为目标努力工作,后者则可能在企业一遇到风浪时就作鸟兽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