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药企挑战中前行

发布日期:2011-09-18  |  浏览次数:85966  转载来源:编辑部整理

 

受外部政策调整和内在结构性矛盾两头挤压的海南医药产业,今年再度迎来“大考”。

  今年以来,我国基本药物招标采购供应模式转变,医疗机构用药品种结构性调整等,让我省药企普遍感到政策转向的压力。

  据省医药保健品行业协会统计,上半年全省60家正常生产的制药工业企业中,有19家亏损,亏损面占32%,比去年提高11个百分点,亏损额0.55亿元,同比增长230.3%。

  春江水暖鸭先知。统计数据也从侧面反映出绝大部分先知先觉的海南药企,正在积极应对挑战中前行。

  “外部政策的调整具有不可抗拒性,药企唯有主动调整应战。”海南惠普森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志林说,今年海南医药产业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这是个适者生存的时代。

  据悉,目前海南惠普森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每年基本上都推出一两种新药,已形成‘生产一代、开发一代、储备一代’的良性循环,以满足不断发展的市场需求。图为惠普森制药生产车间。小梁摄

  行业前景向好

  已在医药行业浸淫20余年的李志林于1993年从成都来到海南创办了惠普森公司,如今公司产品重点涵盖中枢神经类疾病、心脑血管类疾病和抗感染类疾病等治疗领域,拥有通过GMP认证的8条不同剂型、可升级的生产线。

  尽管已在业内摸爬滚打多年,但李志林今年依然感受到压力。“今天公司的产品在浙江基本药物招标采购中中标,明天在山东折戟。”她打比方道,海南至今没有一家药企年销售产值突破10亿元,药企规模小使海南药企在招标采购中不具优势,很容易吃亏。

  对于李志林的看法,海南中和药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感同身受。她说,医疗机构用药品种结构性调整对中和公司的影响并不大,因为公司的基本药物品种较少,而基本药物招标采购供应模式转变的影响正在显现。

  据该负责人介绍,包括海南在内国内大多数药企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而药物招标采购主要偏向于保证药物质量合格的基础上以价格取胜,而中和生产的多肽所采用的原材料成本高,产品纯度高,药品生产成本高使公司所产药品在招标采购竞争中优势相对不太明显。中和药业是国内最早专业研发生产“全合成多肽类新药”的制药厂,是亚洲最大的多肽药物生产基地。

  而一些以生产抗生素药为主导产品的药企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尤大。海南某药企相关负责人坦言,抗生素销售占该公司产值60%-70%,受抗生素限用政策影响,上半年公司销售产值同比下降高达三成。

  李志林认为,医药行业属朝阳产业,市场存在着巨大刚性需求,即使在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之时,海南医药产业依然表现良好,对于目前海南医药产业出现的增速放缓局面,她认为是暂时性调整,自己没有理由不看好海南医药产业。

  主动调整应对挑战

  不少药企认为,当前我国基本药物供应模式转变、医疗机构用药品种结构性调整等政策变化均具有不可抗拒性,国内医药产业正处于改革调整期,要想获得生存和发展,企业唯有从销售结构、产品研发等方面及时主动作出相应调整。

  李志林说,因为医改主要针对于基层医疗机构,因此近两年前公司就开始逐渐采用扁平化的销售管理模式,以便尽可能减少中间环节,将产品延伸至基层医疗机构。

  而抗生素药占公司较大份额的先声药业海南公司,也积极研发新药,以应对政策环境的变化,该公司新开发的一种一类创新降压药已经上市,抗风湿药也将于今年年底前上市。

  “惠普森已形成‘生产一代、开发一代、储备一代’的良性循环,以满足不断发展的市场需求,目前公司每年基本上都推出一两种新药。”李志林透露。

  据省医药保健品行业协会统计,今年上半年海南医药工业主要企业的工业产值、销售产值和产销率中,工业产值最低为海南皇隆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1.20亿元,销售产值9721多万元,海口奇力制药有限公司的工业产值最高,达5.02亿元左右,销售产值约4.07亿元。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惠普森实现工业产值约2.63亿元,销售产值近2.46亿元,产销率达93.8%;先声药业实现工业产值约1.56亿元,销售产值约1.51亿元,产销率97%。海南养生堂药业公司实现工业产值约4.07亿元,销售产值4.08亿元,产销率100.3%。一批企业在政策转向的压力下,因为主动调整赢得先机,取得较高的产销业绩。

 

  行业整合是路径选择

  调整销售结构、加大对新药的研发投入等,这些都是海南药企应对外部政策调整和内在结构性矛盾的有效途径。随着上游原辅材料、运输、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我省药企原料和市场两头在外的劣势进一步凸显。加上新版GMP进入实施期,企业将再次面临软硬件方面的改造升级压力。

  业内人士建议,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海南医药产业,可以尝试走行业整合之路,以便从根本上改变海南药企散而小的药业发展格局,增强海南药企的实力。

  目前我省产销规模5亿元以上企业仅有3家;化学制药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普遍;研发投入偏少;行业缺乏发展外向型基地的通晓国际药品注册、认证和市场运作经验的专业人才等。

  据悉,由于新药研发周期长,投入巨大,而海南药企是中小企业占据主体,资金和技术实力并不雄厚。美国施贵宝制药公司药物研发及工艺研发首席科学家张霁博士也认为,未来十年是药业的黄金十年,但是新药投入大,成功率低。

  “高度垄断集中的美国医疗行业每推出一种新药,只须两个月就可以达到2亿美元的市场规模。”李志林说,海南医药产业若想做大做强,药企散而小的局面亟待扭转。

  海南日报记者从省工信厅了解到,针对医药产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省将指导医药企业加快自主创新、技术改造,加快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调整,加快药品GMP国际认证推进药品出口,以增强药企核心竞争力。同时进一步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加快培育一批“大企业、大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