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末,北京市政府在全国率先启动社区常用药品“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改革,北医股份通过政府招标,以绝对优势中标,成为全市18个行政区县中15个区县的社区“零差率”药品一级配送商。2010年3月,北京市社区基本药物统一配送正式启动,北医股份又承担了社区基本药物的配送任务。2011年9月15日,笔者亲身体验了北医股份社区药品配送的全过程。
信息化助推配送规模
【现场】 北医股份的社区事业部社区配送服务平台上接15个区县的卫生局社区管理中心,下接35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26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和1806家乡村卫生室,所有药品的需求和配送都通过这里上传下达。该平台负责人蔡欣告诉记者,这里的工作量很大,仅她个人上个月就释放订单25197笔。据社区事业部经理沈洋介绍,“零差率”配送重在惠民,药品平均采购价格比市场价低36%,没有利润可言,“为了满足百姓需求,类似于1分多钱1片的阿司匹林,我们都长期储备着。”
【背景】 社区“零差率”药品由北京市卫生局药品采购中心统一采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网上提交要货计划,各区县卫生局社管中心审核后发送一级配送商,配送商接收订单后负责配送,全程可监控。“零差率”药品是按照集中采购方案和实施细则等,通过评标、议价及挂网采购等方式,最终确定的。2006年底,北京市社区配送启动品种312个、923个品规。2008年底,出台增补目录,品种增加到328种、1024个品规。2010年,市政府又将国家基本药物和一些群众呼声较高的产品纳入,发展到了517个品种、2082个品规。
随着品种逐年增多,北医股份推广物流配送“一键通”。通过网络,各个终端客户可直接登录北医股份医药物流移动商务平台,下载当日发货的电子信息表,将表格导入系统,每一批次的药品信息和金额都清楚记录在表格中,大大提高了药品入库登记的效率。
【感言】 “零差率”药品配送切断了医药企业与社区医疗机构之间的利益链条,打破了基层医疗机构“以药养医”的局面,规范了药品流通市场,让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
现代物流缩短供应链
【现场】 在北医股份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库的进货口,工作人员正在验收药品。高速托盘升降机将验收完毕的成批药品迅速送达楼仓的存储中心。在各分拣楼层,药品通过条码扫描、电子标签拣选和RF无线射频扫描拣选后,自动传输线将药品按照客户订单分门别类地传输到物流中心的一层集结中心,经历最后一道工序——复核装箱后,“走”入物流配送车,送往15个“二级库”或直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背景】 “零差率”药品配送之初,存在药品供应链长、配送成本高的问题,为此,北医股份在市政府的支持下,按照现代物流理念,在15个区县设立了配送周转库,由北医股份配送整件药品,由各区县二级配送商分拣配送到社区站点,实行一票到底。
【感言】 勇于创新、与时俱进不但让北医股份巩固了北京医疗市场的领先地位,还开拓了社区市场的发展空间。
赤子之心服务基层
【现场】开往房山方向的物流配送车里有200多种药品,这些药品一部分调配到房山二级库,一部分直达霞云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房山二级库出来后,往霞云岭的约35公里盘山路惊险艰难,好天气也要走上1小时10分钟。然而,就是这条路,配送车每周至少要跑1~2次。
【背景】为了更好地服务社区卫生机构,确保“零差率”药品配送,北医股份编印了上万册图文并茂的《北京市社区统一配送药品种目录》,内容包括药品分类、品种品规和包装信息、实物照片、价格等,发放到各社区站点。近年来,他们还在区县卫生局的指导下,开展百余场社区医生和药师培训会,受训的社区医生和乡村医生达2万多人次。
【感言】牢记全心全意服务人民的宗旨,全力落实政府的民生工程,为百姓办实事、解难事,在北医股份人的天平上,人品与药品同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