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末,笔者在郑州分公司工作,那里的出纳小朱年纪最小,刚刚18岁,学历也不高,他刚从南昌的一个财会学校毕业,满打满算也只能算是一个中专生。但是他做起事情来却一丝不苟,给你非常踏实的感觉,很有点少年老成的味道。
看起来乳臭未干的他在财务上严格把关。该报的费用,他一分不砍,不该报销的费用,那就对不起。他经常到业务网点上对账,但从来不随便吃业务人员的一顿饭;即使在一起吃饭,也是AA制。在一个县级市场,他发现该市场的执行经理将公司的宣传单和其他宣传品卖给了废品点,并伪造了宣传员的工资,贪污了公司财产。他通过和宣传员沟通,收集到一些材料,将这些材料反映到公司法务部,最后这个执行经理不但吐出了贪污的费用,还被绳之以法。当时,缴纳个人所得税对很多企业来说还是件稀罕事儿,笔者在这件事情上和小朱有过争议,但他最终说服了笔者每个月规规矩矩交税,一分不少。
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他主动请缨试水业务。郑州分公司是在当地注册的正规公司,当时的业务量早就突破百万了,财务也就两个人,工商、税务等其他工作也要靠他们两个人去做,应该说工作量有点超负荷。分公司在郑州投放了大量广告,但当地一个拥有上百家药店的主流医药公司却始终不进公司的货,业务员换了几个,业务工作始终没有进展。看到笔者心事重重,小朱主动提出去操作这个医药公司,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笔者同意了他的申请,前提是不折不扣做好本职工作。
接手这个网点,他安排好工作后,一连几天都泡在这个医药公司,从打扫卫生到替仓库搬货,搞得该公司的很多员工还以为他是新来的员工。当了解到他是我们公司的业务员后,50多岁的女采购部经理毫不犹豫地进了我们的品种,并快速铺到各门店,还要求各门店配合他做好产品的门店包装工作。因为终端工作踏实,门店操作有声有色,产品销售节节攀升。该公司有一个旗舰店在火车站旁,上下两层,并配有电梯,这个药店不要说门店经理,就是一般员工也很神气。许多在郑州中转的兄弟分公司老总在火车站候车时都会到这家药店看看,并惊讶于公司产品在这个偌大的药店里终端包装和陈列竟如此到位。
现在的小朱已经是江西一个以临床产品为主的大集团的临床事业部总经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