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产业链调整新兴领域发展空间大

发布日期:2011-09-23  |  浏览次数:67331  转载来源:编辑部整理

    【慧聪制药工业网】年初以来,医药股表现较为突出。沪深300指数下跌幅度达到25%,而同期医疗保健指数较年初下跌5.6%,相对于大盘跑赢近20个百分点,体现了良好的防御性。

    放在更长时间观察,医药指数的表现更为优异。2000年以来十年时间,医疗保健指数涨幅达到232%,在所有行业指数中表现最好,同期上证综指涨幅只有82%,彰显了医药健康行业抵抗周期波动的防御性和持续的成长性。

    发展趋势:产业升级并购整合

    对于中国医药卫生行业而言,2005年是一个分水岭,正式拉开了新医改帷幕。迄今为止新医改已经跨越了5个年头,伴随着改革推进,医药卫生产业链也随之发生调整,结构性分化已然发生,在明晰的发展定位驱动下,产业升级和并购整合成为大趋势,为整个产业盈利提升奠定基础。

    从中长期看,受市场需求导向、产业转型以及研发创新等背后力量推动,创新药物、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新兴领域将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

    收入提速:新兴行业崛起

    从收入增速看,医药制造业2006~2009年复合增速略高于2002~2005年数据,但子行业中化学制剂、生物制剂、中药饮片和医疗器械增速提升明显。利润总额增速看,2006~2009年CAGR(年均复合增长率)较2002~2005年CAGR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子行业中,除了卫生材料其他子行业增速提升非常明显。

    医改中变化的不单单是盈利能力,而且从产业结构看也在发生调整。2002~2009年期间,医药行业平均收入增速为21%左右,化学原料药明显低于整体增速,医疗器械、和生物制剂的收入增速则快于行业平均水平。展望未来,生物技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三个领域将会迎来较好的发展机遇。

    专科领域:高壁垒小蓝海

    走品牌专科化是目前适合国情的路径选择。对于国内众多的制药企业,普遍企业规模较小,走专科化路线有利于企业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聚焦于一个领域形成发展优势。专科领域就像一个个小蓝海,对研发和销售要求相对较高,有利于企业构筑较高的进入壁垒。在国内,品牌专科药物发展较好的有恒瑞医药,华东医药等,相对已经形成多元的专科产品线,而其他一些公司如恩华药业、信立泰、人福医药等则在小领域或者品种上形成独特的地位。

    生物技术:创新引领未来

    全球医药产业中占据绝对比例的仍然是化学制剂药物,但化学药物创新难度越来越高,生物技术已经成为药物研发的主要方向。从全球过去8年的发展看,生物制药产业增速明显大幅高于制药产业平均水平。

    中国生物技术产业起步较晚,但是追赶速度快。2002~2005年期间,生物制药收入和利润总额复合增速分别为18%和17%,2006~2009年,这两个数字分别提升到29%和47%。随着行业快速发展,收入占制药行业比例从2002年的7%提升到9%。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