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制药工业网】2011年1月,上海医药以40亿元收购中信医药,后者在北京的医药分销市场排名第三,对于在北京市场几乎寸步难行的上药,收购中信医药意义重大。然就在同年5月,上海国资委收到一份署名为“竞标对手”的举报信,称该次并购有国有资产流失和利益输送嫌疑,数天后,又一份署名为“上药内部职工”的举报信再次投递,此次递交的部门还增加了纪委、发改委。其后,调查组进入上药,开始对并购的一些细节和资金往来进行审核。
上海医药(601607,股吧)登陆H股命途多舛,先是上市前期遭遇安徽华源向香港联交所提交举报信,5月20日成功挂牌之后股价却不如市场期待般表现。不久前,惊现两封从集团内部到上海国资委的举报信,继而出现副总裁葛剑秋辞职风波。
这使得集团的内部斗争浮出水面,部分投资者对上海医药管理层的团结性产生担忧。目前,葛剑秋已经撤回辞呈。但有公司治理专家认为,公司内部有争议属正常现象,股价接连下挫的影响因素很多,高管职位变动未必是其主导因素。
上海医药H/A股均不尽人意
在之前的全球发售中,众多投资者都对上海医药H股寄予厚望,全球最大医药公司美国辉瑞公司、全球最大主权基金之一淡马锡、亚洲知名财务投资人国浩及中银国际四家基础投资者总共认购了价值5.5亿美元的上海医药H股股份。
东方证券医药首席分析师李淑花预计公司2011、2012、2013年每股收益为0.96元、1.21元、1.48元。国信证券研究报告也表示,假设赴港IPO股本摊薄20~25%,估值仍较安全,维持“推荐”评级。
但事实上,以5月20日为基点,无论是H股还是A股,上海医药的表现都与分析人士的看法渐行渐远,H股从发行价23港元/股节节下滑,8月2日甚至创出15.7港元/股的最低成交价,幸好当天最后上涨以2.23%收盘。截止8月3日收盘,上海医药定格到16.94港元/股,已经比发行价跌去26%。
另一方面,上海医药A股也多多少少受到一定影响。在公司实际控制人上实集团增持公司A股提振市场信心的情况下,仍然在6月20日下探到15.64元/股。
5月20日上海医药H股上市的当天,上实集团子公司、上海医药股东上海上实增持了公司A股9,803,224股,占公司已发行总股份的0.369%,增持平均价格约为19.15元。当天上海医药A股收于19.36元/股,而截至8月3日,已跌至15.79元/股,比5月20日缩水逾18%。
举报信为何屡屡出现?
不知为何,上海医药屡屡遭遇举报信,安徽华源的举报事件尚未清理干净,又爆出集团内部人士向上海国资委提交举报信,直指上药副总裁葛剑秋在中信医药收购案中定价过高。
根据相关媒体报道,今年5月初,接连有两封举报信寄往上海国资委,称“中信医药收购溢价PE倍数达25倍,定价过高,有国有资产流失之嫌”。种种迹象表明,举报信可能是新上药管理团队内部人士所为,而掌管公司重组并购事项的是副总裁葛剑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