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制药工业网】新闻背景 自2009年以来,中药材价格持续上涨,2010年全国中药材市场中84%的品种价格上涨,平均涨幅109%。而今年3月以来,中药材涨价又进入新一轮高峰。与涨价相伴的,是中药材质量安全风险的增大。为此,今年5月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出通知,要求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进一步做好中药材质量监管工作,强化中药制剂及中药饮片生产的监督检查,加强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的质量检验。
主 持 人 陈冠如
本期话题 中药材质量监管
本期嘉宾 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管局食品安全监察专员 吴腮忠
安徽省淮南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 高继康
福建省寿宁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 吴敏声
核心观点 做好质量追溯 推广规范种植 强化市场监管
中药材涨价给监管带来压力
高继康:中药材涨价可能会使制假、售假者增多,而且手段不断翻新,另一方面,有的企业可能会不按照国家药品标准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的炮制规范炮制中药材。同时,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医疗机构和药品经营企业会从非法渠道购进中药材和饮片。 建立中药材监管长效机制打造中药材市场良好环境
主持人:5月30日,本报刊发了记者采写的《中药材价格为何高烧不退》一文。那么,中药材涨价带来的隐忧又有哪些?中药材及中药饮片质量监管又存在哪些难点和问题?
吴腮忠:中药材具有农副产品生产流通的一般特性,同时又具有药品质量安全要求的特殊性。中药材的种植、养殖、采集分散在千家万户,品种繁杂、规模不一、数量不等,这种自发的、零散的生产方式,以及农副产品集贸市场的交易方式,决定了中药材质量监管的难度很大。中药材价格暴涨导致中成药生产成本增加,但是中成药的价格却是国家管制的,不能随意提高,这样,一些企业只要开工生产就会亏损,因此很可能导致部分中成药市场供应出现短缺。而极个别企业为填补市场短缺,不惜采取偷工减料的手段,这就给监管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吴敏声:目前中药材涨价带来的隐忧主要体现在部分经营者可能会受利益驱使,在中药材中掺杂掺假。比如,有的人把劣质药材水洗、熏硫后以次充好,有的人为了增加重量而在“蝉衣”中拌土、在“僵蚕”中添加石灰、在“炮甲”中加面粉。今年5月初,我们在一家药店检查时发现,10克穿山甲剥除非药用部分后仅剩2克多。5月份,寿宁县局仅在城关地区就发现了7家药店存在中药材掺杂现象,对于情节轻微的5家,我们当场监督其销毁,较为严重的2家则进行了立案查处。
高继康:中药材涨价可能会使制假、售假者增多,而且手段不断翻新,另一方面,有的企业可能会不按照国家药品标准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的炮制规范炮制中药材。同时,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医疗机构和药品经营企业会从非法渠道购进中药材和饮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