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化的品类管理之指产品结构的设计与调整

发布日期:2011-09-24  |  浏览次数:95999  转载来源:编辑部整理

  特色药店的品类管理,不只是商品的品类管理,而应该是病种的品类管理。 

  商品的品类管理,是基于GSP质量管理的要求(处方药、非处方药、非药品、医疗器械等);而病种的品类管理,是以病种为主线,以解决症状需求为主线。前者是用于质量管理的;而基于核心病种的后者则是用于药店药学服务与经营的。

  实现“病种品类管理”,需要以病种为核心,调整产品结构,调整门店商品陈列布局,转变教育与服务方向,合理植入产品,对接核心品种,解决客户的基本健康需求,回归专业化的多元化服务。  

  产品结构调整是品类管理的基础,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品种的类别划分

  依据经营功能分类:集客类品种;重点利润类品种;赠品与促销类品种。

  依据销售流量与毛利分类:高毛利高流量,高毛利低流量;低毛利低流量,低毛利高流量。

  依据病种需要及品种功能分类(以糖尿病品类为例):降糖类产品;并发症类品种;合并症类品种;监测工具类品种;其他辅助类品种。  

  2.确定基础的产品结构

  依据核心病种,确定核心的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辅助用品,形成多元化的产品结构。

  以糖尿病病种品类管理为例:糖尿病的核心病种是“原发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眼病、糖尿病并发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等等。 

  3.品种属性决定消费结构与市场容量

  简单解释一下品种属性:米饭、面粉、肉蛋奶、盐、味精、料酒、鸡精等等,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功能属性,就如阳光、空气、水。

  品种的功能属性决定市场容量。普通感冒、冠心病、糖尿病、肿瘤等等的病种属性同理。许多品类的容量不容置疑,关键是切入点与切入方式。

  依据消费结构,确定产品的贡献度,确定核心品种,必须要找到属于该品类的“盐(低流量)”与“面粉(高流量)”。

  以糖尿病品类为例:降糖药物、并发症药物、血糖监测工具与耗材是“面粉”产品,无糖食品、保健品是“盐”产品,合并症品种是“蔬菜”、“肉类”等。  

  4.产品结构调整的关键

  产品结构调整,要以核心病种定义产品结构,以消费结构修订产品结构。

  产品结构决定服务结构(卖什么决定如何卖);服务结构决定管理方向;管理方向决定销售业绩。选择疗效确切的塔基品种很重要,好品种是病种品类管理的关键。多元化品类管理的关键是符合消费结构的好产品规划。

  其他类别,如心脑血管、风湿骨病、妇幼保健等品类的规划,均可借鉴核心病种定义产品结构的方法。

    病种品类管理规划的产品结构设计程序:

  1.确定病种品类

  2.分析病种品类的特点及市场容量 

   3.与病种品类相关的核心病种

  4.依据核心病种定义产品结构(品类、品种、价格)

  5.依据消费结构修订产品结构(贡献度、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