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一个大家熟知的寓言故事:有两位推销员到一个未开化的岛上去推销鞋子,第一位推销员上岛之后,垂头丧气地向公司报告,说此地居民没有穿鞋子的习俗,在这里推销鞋子,肯定行不通。第二个推销员则兴高采烈地向公司报告:此地大有可为,这里的居民不穿鞋子,那么就让他们都穿上我们的鞋子吧。
寓言的本意,在于说明两种不同的推销理念:第二个推销员能看到市场潜在的需求,第一个推销员则被认为目光短浅。其实,现实生活远非这么简单,第一位推销员所代表的是一种稳定经营的理念,即只开拓消费观念成熟的市场,对不熟悉不成熟的市场,则主动放弃。
原因无它,市场风险而已。
尚未学足火候
药店多元化道路的难度,肯定比从光脚到穿鞋小得多。但是,转变顾客旧有的消费观念,让顾客“穿上第一双鞋子”,却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
把潜在市场需求开发出来,变成现实的市场需求,需要商家付出许多前期成本投入,允许较长时间内只投入不赢利,还要准备承受失败的风险。
在许多老顾客的心中,药店就是卖药的,经营其他产品就是不务正业。中国的多元化道路模仿西方药店,比如药妆。但在实践过程中,各地药店开发药妆产品很不顺利。于是有人得出结论,中国的国情与西方不同,西方药店的模式我们无法模仿。笔者个人认为,这不是水土不服的问题,而是药店营销的功夫没有做足,火候未到罢了。西方的药妆,有几十年的历史,美国的沃尔格林药店,其模式“药店也是便利店”,也是经过长时期的经营,才使得这种模式被顾客认可。而一旦认可,多元化商品便会成为药店重要的利润增长点。
主动加大火力
另一方面,药店不能无所作为,坐等顾客的上门。而要努力想办法,加速顾客消费习惯的改变。
把话题转到开头所讲的寓言故事,我想,可采取以下经营策略:给当地的氏族首领送鞋子,让他感觉到穿鞋的好处;利用首领的号召力,呼吁居民穿鞋。接着,送鞋子给岛上有影响力的人物穿,以上流社会的习惯改变普通居民。然后,大力宣传穿鞋是一种高尚、文明的象征,给居民送鞋试穿,等消费市场培育起来之后再赚钱。如此,过不了多久,岛上居民便会人人穿上第一双鞋,有了第一双鞋,就会有第二双,第三双……
药店的多元化,也需积极培育起第一批属于自己的消费群体。多元化经营要有针对性,通过研究分析,找出最有可能争取、最有消费潜力的顾客群。通过宣传引导,采取优惠的措施,吸引顾客前来,以高质量的产品、加上优质的服务,赢得顾客信赖。有了第一批顾客,他们会带动身边的亲人或朋友、同事,这样,顾客群体便如滚雪球一般,不断扩大。顾客从偶尔的购买,变成不自觉的行动,时间长了,消费习惯便会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