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企如何开拓俄罗斯市场

发布日期:2011-09-25  |  浏览次数:78483  转载来源:编辑部整理

2009年,俄罗斯政府制定制药工业发展战略,明确未来10年国产药品市场销售额占有率达到50%,市场销售量占有率达到90%,药品出口额提高8倍,新药生产量提高1倍。经过两年的发展,俄政府有关医药扶持政策成效初显。圣彼得堡、叶卡捷林娜堡、卡卢加、雅罗斯拉夫等地建立了医药产业的集群区域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吸引国外医药企业投资建厂,进行药品本土化生产。2010年Novartis公司在俄建厂,预计5年内投资5亿美元。

俄罗斯医药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中俄医药产业互补性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中国医药企业要成功进入俄罗斯医药市场并求得持续稳定的发展,需要选择合适的市场开拓战略和利用好各种机会和平台。

首先,医药企业要坚定市场开拓信心,耐心、稳步推进,不要急于求成。俄罗斯医药市场长期被欧美医药企业和产品垄断,市场对中国医药产品的认识需要一定的时间。同时,由于在俄市场开放初期,部分中国企业采取了不适当的市场竞争策略,许多俄罗斯人对中国产品质量的认识趋于负面,加上国际市场存在对中国个别药品质量炒作的现象,绝大多数中国医药品牌企业、产品没有为俄罗斯市场认知。中国医药企业开拓市场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以哈药集团为例,2001年,哈药集团在俄罗斯注册了头孢唑林钠制药商标,成为第一个在俄罗斯注册成功的中国医药企业,直至2011年初该集团在俄罗斯建设的首家药厂才正式投产。

药品质量事关使用者的生命和健康,确保药品质量是每一个医药企业的社会责任。医药企业要坚持以质取胜战略,决不能以降低质量的低价战略拓展俄罗斯市场。在俄罗斯医药市场,不论是消费者还是竞争对手,质量意识都非常强。2014年,俄罗斯药品生产企业将执行欧洲质量标准。这些因素要求有意开拓俄罗斯医药市场的中国企业必须把药品质量放在首位,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中国医药产品的性价比,增强其在俄罗斯医药市场的竞争力。

目前,俄罗斯医药市场对外国医药产品的依赖程度较高,药品进口设置的门槛相对不是太高,中国医药企业要尽早取得俄罗斯医药市场通行证,争取市场先发优势。由于市场开拓是个漫长的过程,随着俄罗斯国家医药战略的调整,医药市场的准入政策必将趋严。

此外,俄罗斯医药市场蕴含多种市场机会,中国医药企业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实现产品出口或合作。在俄罗斯,中国企业可直接向当地不断成长的制药企业出售制药原料,或发挥制剂产品的优良性价比优势直接出口,也可抓住俄发展本土医药企业的契机,通过投资合作带动原料和技术出口。中国的中药保健品则可以直销的方式进行销售,也可与当地的高级养生会所开展合作,推广产品。

据介绍,作为国内最大和最权威的医药进出口行业组织,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支持昆明滇虹制药、神威药业等公司在俄成功注册了9个保健品产品。该商会还组织开展专项商品调研、产品营销策划、企业在俄罗斯的发展战略咨询,并“走出去”举行多双边国际交流活动,为医药企业赴俄开展贸易投资创造条件。

 俄罗斯医药市场遍地是“金”

纵观近十年的中俄医药贸易,2006年之前中俄医药贸易持续逆差态势。近五年,我对俄医药出口增幅已达到两位数,俄罗斯作为新兴医药市场的潜力已经凸显。中国医药业应加快产品注册步伐,加强与俄罗斯客户的联系沟通,获俄市场开拓先机。

  2011年中俄医药贸易增长迅速,1~7月份进出口总额达4.8亿美元,同比增长45%,其中出口额为4.6亿美元,同比增长52%。在各大类出口商品中,增幅最大的是中药,同比增幅达到174.3%;其次为医疗器械,同比增加74.4%;西药类商品继续保持平稳增势,增幅为38.4%。

  中药商品在对俄医药产品出口中占比最小,但是发展势头最为迅猛。2010年,中药出口俄罗斯711万美元,同比增50%;2011年1~7月,中药类产品对俄出口为620万美元,同比增长174%。中药大部分商品对俄出口增幅都在100%以上,保健品对俄出口增幅达到1768%,中药材出口增幅达到221%。

  中药产品出口强劲增幅主要得益于两方面原因:一是俄罗斯民众保健意识的增强,对天然产品认知理念有所提升,对中药商品的需求增幅明显;二是俄罗斯监管中药的法律法规相较于其他西方国家更为宽松,尤其是保健品进入俄罗斯更为便捷,渠道相对畅通。这都为中药商品输俄提供了有利条件。

  1~7月,我西药类产品出口俄罗斯达2.6亿美元,同比增长38%。西药原料仍是我出口俄罗斯西药商品的主力,出口额达1.97亿美元,同比增长24%,占西药商品出口额的75.8%;出口品种以氨基酸类和抗生素类原料为主。

  近年来,生化药成为我出口俄罗斯医药产品的新生力量。2010年出口额为3328.2万美元,同比增长80.5%;2011年1~7月,生化药出口5500万美元,同比增长200%。

  相比于西成药,我国生化药在研发、生产、专利技术等各方面都更具有竞争力,生化药已越来越受到俄罗斯市场的欢迎,生化药出口正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医疗器械类产品出口前景看好中加快在俄产品注册步伐

  俄罗斯我医疗器械的主要出口国之一,近年我对俄出口增速加快。2010年我对俄出口2.3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48%;1~7月,医疗器械类产品对俄出口为1.9亿美元,同比增长74%。

  其中,附加值较高的医院诊断与治疗设备出口异军突起,去年出口额首次突破1亿美元大关。

  今年前7月,出口额达1.01亿美元,同比增加115%。随着俄罗斯医疗保健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医疗机构设备更新换代期的来临,俄对我医疗器械的需求还将进一步加大。

  作为金砖五国成员,目前俄罗斯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状况日渐好转,业内专家普遍看好俄罗斯的医药市场。专家预测,2011年俄罗斯药品市场容量将达到4000亿~5000亿卢布,人均(考虑到人口增长)药品消费水平将达到欧洲平均水平。

  根据《俄罗斯联邦2020年前长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案》预测,2020年之前,俄罗斯药品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卢布。俄罗斯巨大的医药市场为我国医药出口企业提供商机。

  因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三国已经达成关税同盟的协议,医药商品在三国通关将变得更加便利,且永久有效,这为更多医药企业进入俄罗斯乃至独联体国家市场提供了便利。

  另外,保健品在俄罗斯比较容易以直销模式进行宣传和销售,这一模式不同于我国常规保健品销售方式。

 中国质优价廉医药产品受到俄罗斯市场欢迎

据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海关介绍,中国生产的医药产品受到俄罗斯医药市场青睐,据统计,2010年满洲里关区出口医药品169.8吨,同比增长1.1倍;出口值235.7万美元,增长56.2%。

  据了解,满洲里关区出口的医药产品主要种类为维生素C及其衍生物。2010年满洲里关区出口未混合的维生素C及其衍生物104.5吨,增长3.9倍,占同期关区医药品出口总量的61.5%;中式成药出口61.8吨,增长53.4%,占出口总量的36.4%;出口其他医药品3.5吨,占出口总量的2.1%。

  据分析,2010年以来,中国医药工业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特别是国内关于医药行业的利好政策出台频繁,为医药行业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拉动了医药市场需求。同时,俄罗斯医药市场规模逐步扩大,需求增长。

  满洲里口岸是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主要承担中俄两国的货物进出口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