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鱼精蛋白在国内市场的紧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家纷纷发问,鱼精蛋白紧缺问题背后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今后如何避免类似问题出现。9月23日,国内三家鱼精蛋白生产企业之一、北京鱼精蛋白唯一生产企业、悦康药业集团下属北京凯悦制药有限公司副厂长吴王平接受了本报独家专访,详解鱼精蛋白缺货的问题所在。
原料供应仍是瓶颈
据吴王平介绍,凯悦制药的鱼精蛋白产品已经恢复供应,但仍然很紧张,企业正在加班加点地安排生产。
记者了解到,目前影响鱼精蛋白生产的主要问题,还是原料紧张。一是目前国内自产的鱼精蛋白原料药很难采购到;其次,国内对鱼精蛋白的检验标准可以说是国际上最严格的,检测的项目最多。因此,国外产品要等待国内检验合格才能够组织进口。所以,制药企业采购进口鱼精蛋白原料药,还是比较谨慎的,一般要等国内检测报告合格才组织进口。
另外,鱼精蛋白注射液为严格的无菌产品,在生产工艺上难度也是存在的。目前鱼精蛋白的国内总需求量在年均100万支左右,按目前企业的产能是完全可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如果按正常生产计,甚至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可以满足全国一年的需求。”
至于能否通过进口产品来解国内之急,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目前国际上已经有鱼精蛋白的替代品面市,但估计是跨国企业考虑到这个产品国内市场很小,至今还没有申请进口注册。更何况药品进口的复杂程序也非短时间能够完成。
解决问题需要统筹
就鱼精蛋白这类产品因价格低、需求小而曝露出的供应紧张问题,当记者询问企业有无获得国家价格政策优惠或补贴等问题时,受访的生产厂家没有直接回应,只是表示企业会更多地尽到社会责任,当然希望国家相关部门考虑企业实际情况给予支持,企业还表示,在药品的检验、进口原料采购审批等相关环节,已经感受到相关上游厂家、药监部门等给予的行政支持。
在生产企业看来,鱼精蛋白出现此次市场缺货的情况,有市场因素,即市场总体需求很小,获得批文的3家企业中,任何一家企业开工,已经足以供应全国市场。而且随着新的心脏外科手术技术和科技的发展,鱼精蛋白这只产品的市场需求可能会逐步减少,这对于企业来说,相当于做了没有市场前景的产品,必须权衡企业的经营策略。加上当前的产品市场供应成本高昂,尽管作为临床必需产品,目前心脏外科手术90%需要使用,而且产品高度集中,但市场仍然出现短缺。
企业反馈的另一个问题还有信息的不对称。据吴王平透露,北京凯悦还是通过媒体的报道才了解到鱼精蛋白市场的变化。他表示,当企业知道市场情况后立刻组织生产已经显迟,可见依赖企业对这类小产品的市场预知性来保障供应,还有一定难度,加上企业迅速组织生产要一段时间,鱼精蛋白的紧缺问题因此放大。
整个事件背后,也暴露出目前国内在鱼精蛋白这类药品的供应保障上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当越来越市场化的药品生产环节遭遇政府定价的限定,当市场上不可替代药品的储备量缺乏统一的信息汇总和调控,当无替代品、又不挣钱的药品仅仅依靠药企来尽社会责任,事实上,这个供应链是比较脆弱的。
在采访最后,吴王平告诉记者,其实鱼精蛋白的储备并不难,只需要阴凉的条件即可,这让我们猜想,如果有一个鱼精蛋白类药品的储备制度,或许此次的问题也就不会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