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关于医药行业的“十二五”规划有三个版本,分别来自商务部、工信部与发改委,虽然三个版本各自侧重不同,但核心思想是一致的,就是要把医药行业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保型、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这种核心思想与国家整体的“十二五”规划思路高度一致。以前国家的“十一五”及“十五”规划更多强调增幅,也就是一定要超过10%的增速,而今的“十二五”不再追求数字,国家相信“只要方向对,增长不用愁”,“十二五”的核心是转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过去30年,中国传统产业获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发展,成绩不容忽视,但同时也带来了两大瓶颈——资源与环境。中国用利用全球的资源带来了较少的产出,我们去年大约消耗了全球钢材的43%、全球水泥的52%、铁矿的50%,但中国GDP产出只占全球的8%。过多的消耗带来较少的产出,我们的增长方式不可持续。第二个瓶颈就是环境污染,中国的环境污染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不能忽视环保而去追求数字增长。
制药产业:
传统升级,抢占制高点
在医药“十二五”规划中,已经明确提出传统制药企业要进行技术改造升级的方向,生物医药也一定要跟踪世界前沿技术,占领世界生物医药的制高点。
按照“十二五”的指导思想,制药企业将会有四个变化:
?过去,制药企业基本没有创新能力可言,预计到2015年,将产生25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
?中国制剂逐渐走向欧美市场,我们目前拥有六七十个在全球拥有定价钱的原料药,但这是小优势,随着制造标准与国际接轨,预计到2015大概将会有200个制剂产品在欧美畅销。
?今年3月1日新版GMP推出,质量保证体系空前提高,新版GMP靠近欧盟水平,5000药厂将达到新版标准。目前我国已经有31家国内企业通过美国、日本、欧盟的制剂出口认证,预计到2015年,将有100家达到欧盟水平。
?有一批传统企业实现转型,实现传统业务与新兴业务齐头并进的态势。可能有的企业做传统中药,到了2015年会转型做生物医药,比如丽珠医药的生物药已经进入临床阶段。
未来5年中,药品生产增长幅度大约在23%~24%左右。即便在招标采购如此恶劣的条件下,增幅依然达到27%。到了2015年,药品总产值将达到3.7万亿元。
流通行业:
产权多元化占主导
医药流通行业未来必然是产权多元化时代,当然目前许多大型国有流通企业在强力并购,但那是市场行为,并不代表国家导向。九州通这样的民营企业如果经营得好,也可以后来者居上。
规模大并不是流通行业最重要的优势,你必须拥有自己的经营特色与核心优势,你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成为强势企业才是王道。
未来,医药流通行业将是多业态互补、大小并行的市场格局,不能整齐划一,这个行业既有综合批发,又有现代物流。既有零售连锁,也会有单店经营。一切都是根据市场需要,只要存在,就代表合理,而合理性和生命力不是政策规划出来的。
“你是第几方物流没关系,关键是你能降低费用、你到底能做多少对人民有利的事才是根本。”
重能力、重效率、轻资产将是未来流通企业的经营发展方向。“重要的不是你有多大的仓库,有多高的货架,仓库和货架都可以不是你所有,你可以成为一个轻公司,但关键是核心业务能力和效率。”
基药政策:初衷好,落实难
基本药物政策的思路很好,解决了无医疗保障的农民问题,成绩斐然,但据我们多次调查,基本药物在基层的落实问题并不乐观。
基本药物制度必定要改革,目前为人所诟病的安徽模式以价格为基准,只选最低价。但国务院历来主张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的方针,从没有出台过主张最低价中标的文件。最低价中标显然有两大弊端:一,把企业搞死。0.95元的复方丹参片根本生产不出来,60片的复方丹参片的药材采购成本最低也要2.92元。二,药品质量难以保证。如果最低价中标的政策继续推行,市场将会出现越来越多“不明不白”的药品。
基本药物零差率制度是基本制度推行的最大障碍。从前,药品差价弥补了许多县级、乡级医生的工资低的问题,如今实行零差率,没有差价补偿,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全无。在零差率推行以前,安徽基层医疗机构的加价率是59%,补偿只有15%,少了44%。现阶段不考虑医务人员的收益情况是行不通的,难道能用降低工资的方式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么?
单一货源的承诺原则也不成立。安徽模式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全省的订单全部交给一个企业,以为量大就能降低成本,但违背了法律原则和市场原则,订单应该让市场去分配,而不是政府去分配。
许多医生说:“你一分钱不给我,我就不卖。”目前中标的品种销售并不好,反而没有中标的品种照样卖。
药店:修炼自身,发出声音
为什么基层医疗机构配备基本药物有15%的补偿,而要求配备基本药物的零售药店却没有任何政策?这难道是中央的意见么?卫生部不同意不在基层医疗机构建立药房,但卫生部花的是财政的钱,全国已经38万多家药店,完全可以保证配备基本药物。
现在政策环境的确不利,但任何政策完善都会有一个过程,零售药店必须坚持做下去,药店界的经营者要团结起来,尽量通过各种渠道反应基层的实际情况。只有你们最了解基层,领导们哪里晓得实际情况,药店从业者应该尽量不让这个行业成为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
反过来讲,零售药店也有许多有待完善的环节。有个药店老总反应,他的费用率高达26%,因为药价年年降,而房租和人工年年涨。这种情况下,药店必须强化内部管理和零售技术,降费增效。另外,零售药店必须突破一切阻力大力发展综合经营,所有日常生活的常用商品都可以拿来经营,这不比药品毛利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