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药品招标再次起引起企业争议

发布日期:2011-10-18  |  浏览次数:51032  转载来源:编辑部整理

     就在第七轮药品招标即将启航之际,福建药品招标再次引起企业的争议。

    自去年起,福建省卫生部门首创了网上竞价、分片分类确标、周边三省参考价、网上采购配送等新模式,然而即便是如此周全的方案,仍不能平息各方的利益冲突。

    两个平台共存的疑问

    据记者了解,福建庄讯药械信息有限公司是最早介入福建省招标工作的平台,从第一次到第四次招标都在不断改进平台的技术含量,因此也获得了高额回报。福建某药企老总表示,福建省药品采购量每年大约在50亿~60亿元左右,以全省药品采购金额的千分之六计算,从2003~2006年庄讯所得的回报达到上亿元毛利润。

    随后,另一家招标平台不甘只在厦门负责招标工作,很快就通过新注册的公司插手福建省招标。

    为了平衡两个招标平台,福建省招标部门实行了按系统药品划分的办法,由庄讯负责抗生素类、解热镇痛类等,另一家公司负责抗肿瘤类、中成药类等药品的招标。

    但是,仍然出现了交叉的问题,有的品种适应症太广泛,比如有的中药品种也可划为解热镇痛类等。当地市场人士透露,两个平台共存闹出了不少笑话。有出现前一天把品种资料送到其中一个平台,第二天另一个平台网站归类也负责此品种的现象,最后僵持不下由招标办来协调。有的专科品种两边都可以投标,最后的处理办法以适应症的第一句话来确定由谁来负责此品种招标。

    “两个招标平台加重了厂家的负担。如果一个厂家有很多品种,就有可能要多交一份投标保证金。另外,两个招标平台所要的材料不一致,出具的委托书不一致,容易让我们造成错误,很多厂家疲于重备材料。”一位曾参与该省第六轮药品招标的医药公司负责人如是表示。

    记者随后电话采访了福建省卫生厅相关部门,该厅监察室主任强起焕表示,福建药品招标是全省范围内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同时进行,200多个医疗机构同时招标,仅一家公司作为招标平台显然不够。另外,两个平台的合理竞争,对企业来说应该是有利的,如只有一个平台投标费用可能会更大。

    历史报价能否继续参考

    当地市场人士透露,福建挂网招标依据本省情况制定了有自身特色的规则,但一些企业对其中的部分规则难以适从。

    据悉,去年福建省第六期招标降价幅度超过40%,有不少企业中标后便废标不做,整体撤出福建市场。

    深圳某商业公司专门负责招标的人士分析,网上限价是指同一品种有3个以上的厂家必须通过竞价的方法入围,通过3次报价后,报价低者最后入围。按标书原则,分大型企业竞价和一般企业竞价两组。再按3、4个厂家取两名入围,5个厂家取3家入围,6个厂家取4家入围,8个厂家取5家入围,9个厂家取6家入围,10个厂家以上取不超过8家入围的原则。报价相当激烈,每一次都在压缩利润空间,这种竞价方法能把99%的品种价格压得很低。

    “由于激烈的报价,福建省内企业的很多品种都在这次网挂中落标。但后来不知何故,这些落标的品种被重新补在中标入围。”业内企业对于这种现象很是不解。

    另一方面,福建招标规定中标价不得高于往年的历史价格,很多产品都参照3年前的报价。由于今年普药经人民币升值和几次原料涨价,出现价格倒挂,厂家无法生产供应。而该省招标公司规定,供不了货的每个品种须交1万元撤标费用。

“普药成本上涨的确是个比较头痛的问题,我们正在积极研究,目前已经有多套备选方案。”对于企业的诉求,强起焕向记者表示。

    确标新规则是否可行

    为了健全招标制度,福建省从2006年开始在全国首创了分片分类确标的新规则。据当地人士透露,具体实施如下:分省属一片区、省属二片区、沿海片区、三明南平区、漳州龙岩区、莆田县区、泉州县区、宁德县区、南平县区、三明县区、龙岩县区、漳州县区,共12个。由招标公司、招标办、纠风办在专家库抽专家确标,地点由招标办定。先由医院将原来用过的品种目录报上,到招标公司增补新的品种,不能超过原来目录的8%,再由专家确标。

    这种新的确标规则,在企业看来也引发了不少问题。“当时的初衷可能是为了收回各个医院的确标权,减少医院环节腐败。但招标公司要求医院在一个星期内把目录及增补的新品种报到招标公司备案,确标后不能再增补新品种,结果出现了混乱。”

    一些企业向《医药经济报》表示,该省医院原来的确标局面被打乱后,为保证医院用药,出现了有医院把参与投标的品种大部分增补的现象,只要是独家品种都增补到医院目录。另外,为了保护本省企业,一度出现了只要是本省企业中标的品种,不管外省同类品种是否最低价中标都无法被确认的情况。

    “出现最大的问题是每个医院增补的独家品种,医院这些增补品种占了医院药品销售额的60%~80%。”一业内人士透露,“招标办的初衷是降低药品价格让利百姓,但药品招标价降下来了,医院临床却不使用,用药金额还是降不下来。因为都是独家品种,百姓得到的实惠并不多。”

    不过,深圳新朗欧医药公司营销总监冯晓颖认为,这种确标模式是一种创新,极有可能被别的市场借鉴,北京海淀区也已经开始试行这种确标方式。

    “现在药品招标不仅仅是福建的问题,全国都存在一些问题,对于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卫生部门会积极应对。”福建省联合招标办公室一名负责人表示。

    强起焕认为,关于确标模式的问题,他们曾试过集体确标,但省内各地情况又不尽相同,而分片分类确标的新规则是目前较为符合福建实际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