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药短缺博弈论

发布日期:2011-12-06  |  浏览次数:84437  转载来源:编辑部整理

  最近在做基药项目规划时,笔者通过亲自走访、圈内调查的形式,搜集了1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基药配备和实施信息,发现其中一些问题并提出拙见。   

  配备状况  

  据抽样调查显示,四川、湖北、安徽、云南、江西、广西、河北、山东、贵州、广东、河南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中,乡镇卫生院基本已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例如广东省,截至2011年1月14日,78.53%的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但在基本药物的配备数量上,卫生院普遍存在品种配备不全的情况:价格高者齐全,价格低的不齐;独家基药品种齐全,非独家品种不齐;中成药比例大幅度提升;治疗性药品齐全,辅助治疗性产品不齐全;相对来说,注射剂型齐全,口服剂型不齐全。尽管各省都有增补,但是基药目录(含增补)的产品配备齐全度在40%~60%。各省卫生院调研的样本统计显示,云南和四川基药配备数量比例最低,云南卫生院基药配备数量占基药目录(含增补)的38.7%,四川为55%。

  配备不齐的品种主要为一些中标价低、单价低的产品。对于非基本药物,各省基本都有规定,要求政府基层医疗机构逐步清退非基药品种,且有清退的具体的时间期限。例如河北省要求是10月30日清退,有些省是备案后销售到今年12月31日。  

  不到位原因  

  通过样本调研和分析,笔者认为基药品种数量配备不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维价是取的中标价,使得企业成本与招标价格倒挂,亏本经营,有些企业就不愿供货。当然,也听到过大企业准备亏3年不要利润抢占市场的做法。

  二是中标价较低的产品商业没有利润空间,厂家一般3%~5%的配送费不足以支撑配送成本,尤其是小量多次的配送,让商业感觉配送基药亏本。加上政府的货款不能及时到位时,商业更加不愿意配送低价产品。

  当调查问及非基药在乡镇卫生院能否销售时,一些基层院长表示规定是不能享受的,会坚决执行基药零差率,且不再使用非基药产品,同时会相当重视上级部门的随机抽查。  

  为什么不够用?  

  今年3月,北京大学医药管理国际研究中心曾专题研究了27个省份已公布的增补基本药物目录,各省平均增补188种,到年底,增补数量更多,估计平均达到200个。加上307种国家基本药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平均可配备的基本药物达到500种左右。对此,有的医生说够用,也有的医生说不够用。  

  1.发达地区特殊情况

  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用药水平先进,用药的种类和数量较多,新特药普及快,一些最基本的药物确实淘汰不用了。比如广东地区,二甲医院的常用品种至少在700种以上,在社区医院,因为大部分病人来自大医院转诊,其用药水平比较高端,基药品种普遍只占到使用品种数量的很小比例。  

  2.适销不对路

  产品使用的历史区域性等问题由来已久,中标的产品尽管可能是相同品种,却不是医生和消费者原来习惯用的。部分基层医疗机构选择性配备基药,在传统的用药习惯影响下,如果没有使用过的品种价格太低,调查中有些乡镇卫生院医生也怀疑低价药是否有用。心理上对基药质量的担忧,反映在行为上就是不使用。当然,也有一些是因利益关系导致基药不全部配齐,却说是不够用的情况。  

  3.中标价过低断供

  招标时虚低报价有3种情况。一种是规格故意报低价,中标了有意不供应,却可以销售自己中标的其他独家剂型或者规格,这是保护性的不正当的策略。

  一种是为抢市场报低价,在原料等各种成本上升后,觉得生产供应就亏本,于是厂家不再生产供应,基药自然就不够用。

  还有一种情况是设法降低一切生产成本,低限投料,指望量价挂钩,靠规模获取成本优势。结果价格太低,没费用空间做推广,就指望商业配送,商业也因为配送费用低,不积极配送。结果是量没起来,生产还是亏本,最后这些厂商就不再愿意供应,造成基药不够用。  

  4.相关方利益受损

  招标将大部分同质化产品的价格降低了,在实施零差率销售、收支两条线的政策下,遏制了“以药养医”,但乡镇卫生院没了卖药差价,出现巨大的费用窟窿需要政府填补。如果政府不补贴,乡镇卫生院的经费短期内就一定存在缺口。如果不是收支两条线,或者有些地方是由乡镇卫生院直接付款到配送商的,这样一来,医疗单位就会占压厂商货款,厂商和配送商都不及时配送,导致产品不够用。

  此外,中标价低了,厂商没有了“打点”乡镇卫生院各个环节的费用,医生收入在政府绩效考核和经费拨付实施不到位的情况下,基药品种的供应也会大幅下降,自然不愿使用与自己利益无关的品种。反过来,医生会抱怨基药数量不够用,等着增补高价药平衡利益。笔者认为,这方面的原因所占的比例应该是比较大的。

  最近笔者在河北听闻,乡镇卫生院对于厂商和配送商不做推广没有“好处”的品种,就以各种技术手段和行政手段不做采购使用计划。可见,利益不到位,补贴不及时,才是基药实施最主要的问题。而在宁夏盐池县花马池镇村卫生室,他们也推行基本药物,只配备120种,且120种药物就给村民治好了病,每张处方的费用还都能控制在十几元以内。由此可见,基药够不够用是有区域差异的,偏远地区其实不一定需要那么多品种。  

  改善建议  

  对让步保证基药配备和配送到位,笔者有如下建议。

  一是加强政府考核,对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机构制定配备率和使用率两项量化考核指标。

  二是加强监督检查,采取暗访为主的密集抽查方式。估计高密度检查1年后,乡镇医院医生用药习惯就会改变和养成。

  三是从技术上实施临床路径和《乡镇卫生院基药使用处方集》(或《基药使用手册》)。

  四是对住院患者除了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外,同时进行按病种收费改革,控制费用,对治疗效果好、费用控制好的乡镇卫生院,财政予以一定奖励。

  五是逐步取消独家品种进入基药。独家品种中标都能高价中标,不惠民。独家品种的可获得性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六是对高价中标品种进行规范管理,加大力度打击其在乡镇卫生院的带费用违规推广。

    基药配备不到位,一方面是因部分企业亏本经营不愿供货;另一方面,中标价较低的产品令商业没有利润空间,不愿及时配送。基药够不够用是有区域差异的,一些偏远地区其实不一定需要那么多品种。

  (作者系滇虹药业商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