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种非处方药零售价本月起做出限制调整

发布日期:2011-12-07  |  浏览次数:59837  转载来源:编辑部整理

从12月1日开始,菏泽各药店、药房、医院等售卖的1161种非处方药品有了价格上限,其中包含468种非处方化学药品和693种非处方中成药品,最低限价不超0.5元,最高限价262元。这是我市继今年4月15日调低部分药品最高零售价格后,再度对非处方药零售价做出限制调整。

  限价药多是常用药

  12月5日是限价新规执行第五天,记者在市青年路、丹阳路、牡丹路走访四五家药店和诊所发现,大部分药品销售价格低于限价。以潘高寿药业生产的138克蛇胆川贝枇杷膏为例,最高限价为13.6元,各药店售价普遍在11元左右;60克装的中药麻仁丸限定最高零售价为6.3元,而药店实际售价仅为4.6元。菏泽同康药店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看到限价通知后,马上对店内销售的有关药品价格进行了核对,发现90%以上的药品价格都低于最高限价。对于超过最高限价的部分药品,我们迅速进行了调整。”

  “限价药都是市民常用的,涵盖了全部药物类别。”市区一家药店负责人介绍说,这些药品的市场价格参差不齐,有的相差数倍。限价后,价格基本统一,市民可以获得更多实惠。

  据物价部门介绍,在此次规定的部分非处方药最高零售价格中,最低限价不超1元,最高限价262元。如,规格为10毫克×20袋的维生素B1片剂,限价0.50元;由奥地利依比维药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规格为500毫克×60粒的羟苯磺酸钙胶囊剂,最高限价为262元。

  除普通药品外,药价较高的部分专利药、知名企业品牌药、外资药品以及原研制药品也在限价范围内,总计80余种。如同仁堂生产的规格为6克×30袋的二陈丸水丸,限价30元。

  市物价局要求,全市各医疗卫生机构、社会零售药店及其他药品生产经营单位,销售相关药品的价格一律不得超过本次调整的最高限价。

  廉价“老药”依然难觅

  近段时间,不少读者反映在药店很难买到常用低价药,此次限价政策执行后这种情况是否有所改变呢?记者日前以买感冒药为由到市区多家药店进行了调查,主要询问感冒通和速效伤风胶囊两种市民家中常备的廉价感冒药。

  在康庄路一家药店里,记者表示想要买感冒药。店员一边询问记者有什么症状,一边从药架上拿出一盒药,并介绍“这种感冒药效果比较好”。记者看到,店员推荐的这种药售价23元。当记者询问是否有感冒通和速效伤风胶囊时,店员说这两种药前一天刚卖完,还没进货。

  在另一家药店内,当记者提出要购买感冒通和速效伤风胶囊时,刚刚还笑容可掬的店员马上收起了笑容,指着店内东南角的药架说:“你去那个角找找,看看还有吗?”经过一阵寻觅,记者找到了感冒通,但没有发现速效伤风胶囊。

  据了解,在市区其他部分药店也存在类似现象,低价药大多被放在背向入口的货架上,且靠近中下层位置,还有一些药店干脆就表示没货或停售。

  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医生告诉记者,近几年很多廉价药品缺乏,关键问题是企业因其经济效益低不愿生产或减少生产。像扑尔敏、阿洛西林、银翘片、地塞米松软膏等常用药,医院采购起来都有难度。一些“老药”则换个名称换种包装上市,价格涨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