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放心工程:以“六抓”为重点深入实施

发布日期:2011-12-12  |  浏览次数:55346  转载来源:编辑部整理

  药品放心工程作为民生实事内容之一,在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职能部门的积极落实中,得以强力推动与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强化监管不放松,保持工作推进的良好势头,笔者认为,以“六抓”为重点,突出加强以基本药物为重点的药品安全监管,对进一步整顿规范药品市场,保障公众用药安全会更加积极有效,更加符合深入实施药品放心工程的应有之意。  

  抓整治净市场

  为进一步规范药品经营、使用行为,各地要在巩固持续开展的药品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取得实效的基础上,采取日常监督与专项整治相结合,常规检查与重点治理同开展的方式,进一步整顿药品和医疗器械市场。

  如:通过部署“非药品冒充药品”集中整治行动,全面检查药品经营企业、医疗卫生机构和保健食品、化妆品经营店四类单位,严厉整治以食品、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化妆品、消毒产品和未标示文号产品五类非药品冒充药品的违法行为;开展隐形眼镜及护理液专项检查,重点核查经营资质与产品质量,打击无《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等违法经营行为,规范首营企业、首营品种资质,健全台账管理;开展“瘦肉精”克仑特罗(蛋白同化)、终止妊娠药品、中药饮片、医用氧气、含麻黄碱复方制剂药品,以及药品购进渠道、处方药销售、高温季节药品经营企业温控设备使用情况等专项整治和医疗机构用药用械安全大检查,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抓规范促发展

  必须持续加强药品流通规范监管,以监管促规范,以规范促发展。为此,一要严格准入条件,实施行政许可与GSP认证;二要加大工作力度,加强GSP跟踪检查;三要强化督促指导,推动医疗、计生机构创建“规范药房”;四要帮促与巡查并举,开展药品批发企业电子监管工作;五要加强探索创新,建立基层网络直报点,实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全覆盖;六要积极开展销售人员备案和定点回收过期失效药品工作;七要深入开展诸如“万家药店无假药”规范整治活动。通过实施一系列规范指导工作,实现对药品流通环节的科学监管,促药品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抓重点保安全

   加强以基本药物为重点的药品安全监管,是实施药品放心工程的关键。各地要针对基药零差价惠民政策的全面实施,突出加强基本药物质量监管,确保群众基药使用安全有效。在具体工作中,要将现场检查与登门指导紧密结合,着重从药品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入手,加强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与应用能力培训;对基药供货企业和销售人员的资质要进行严格审查,重点监控村卫生室药品购进渠道,防止违法违规行为发生;对医院和卫生室药房(库)温湿度控制设备配置是否齐备及使用情况要进行重点检查,确保药品储存的安全;对药品批发企业基药品种采取不定期、不打招呼的飞行检查形式,督促企业严格按电子监管的要求做好基药管理运行工作。  

  抓创建带提高

  具有广泛影响和带动性的创建活动,是深入推进药品放心工程的有力抓手。如当前不少地方正在开展食品药品示范创建工作,可抓住这一有利契机,结合创建工作目标,建立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层层签订药品安全责任书,分解落实各项目标任务。并通过建立分工协作制,强化部门间的联动协作;通过在乡镇政府设立协管机构,建立协管队伍,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食品药品安全协管网络。同时在企业层面,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行药品安全信用分类管理工作,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引导企业稳健发展。 

  抓考评求实效

  实施药品放心工程年度考评,是对各责任单位药品放心工程实施情况的定期督察与动态跟踪,是检验工作成果的有效途径。各地在由职能部门牵头开展的考核考评工作中,一定要结合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简明实用的考核方案与评分细则,让被考核单位既有动力去积极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又不至于流于形式而被动应付,达到以考促改,以评促进,以实求效的考核目标。  

  抓宣教造氛围

  深入推进药品放心工程,既要有实实在在的整治行动、规范措施及载体活动,又离不开各类舆论媒体与宣教阵地的宣传、教育与引导,以赢得广大群众及全社会的广泛支持与参与。各地要充分发挥媒体、活动的宣传教育功能,采用多种形式,开展主题鲜明、面向群众的药品安全宣传活动。

   如:通过媒体刊发宣传稿件,组织开展“3.15”专题宣传、民生工程进药房、“全国安全用药月”等宣传咨询活动,以及举办从业人员培训班,制作药品安全宣传片分发学校播放,发动青少年参与全国安全用药绘画作品征集活动,营造安全合理用药的浓厚氛围,让群众既能充分感受到实施药品放心工程的普惠性,又会主动投身支持参与药品放心工程的实际行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