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补旺季 中药材市场在“寒流”劲吹下异常冷清

发布日期:2011-12-14  |  浏览次数:58233  转载来源:编辑部整理

今年7月中旬,发改委首次重拳打击中药材市场囤积炒作行为,拉开了整顿中药市场的序幕。中药材行情应声从疯狂到理性继而进入寒冬,半年综合200指数暴跌幅度高达25%。时下虽然进入传统的滋补季节,12月6日,记者发现,去年同期还是“春暖花开”的荷花池药材市场在“寒流”劲吹下异常冷清,近3周左右整个药市都在低位徘徊,且难抑继续下跌趋势,川产中药材也随着产新逼近而面临下跌风险。

  近4成药材不涨反跌

  12月6日,料峭寒风夹杂着小雨将成都带入深冬,也进入传统的滋补旺季。然而,荷花池中药材市场已难觅2010年冬的那种人潮涌动、药商笑脸难抑的景象。

  “以川产药材为例,麦冬从每公斤150元—160元跌到现在的65元、川芎从28元—29元跌到15元,价格跳水就罢了,每天销量还不如去年一半,生意难做啊。”在荷花池经营多年的药商张先品苦笑道。像张先品一样感觉生意难做的老板还很多。据了解,今年七八成药商都在赔钱,而荷花池有个别业主已开始退商铺。

  在荷花池调查的中药材天地网信息员包丽告诉记者,八九月市场上人影都看不到,很多商铺几天不开张。最近由于冬季生病的多,又是进补季节,市场才稍微有点起色,但跟去年比简直可以称为“萧条”。

  中药材天地网监测报告显示,11月监控的537个品种中,同10月比价格上升的品种仅占11%,降价品种占37%,降幅在30%以上的就达近30个品种。与去年同期比,高达52%的品种呈现跌势。

  中药材市场的寒冬其实从炎热夏季就已经提前开始。今年7月,国家发改委针对中药行业囤积行为首次出重拳开展专项打击,党参和三七应声而落,并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中药材天地网的综合200指数显示,6月下旬达2924.02点新高,到12月5日仅为2172.28点,整整跌了25%。

  记者发现,11月以后,药材市场回落势头明显趋缓,最近两周都在2200点上下震荡。“发改委的政策调控作用很大,避免了因药市过分虚高而提早出现崩盘,但前几个月下跌过猛本身有点不太正常。我们调研监测显示,有部分品种在大跌中被殃及,真正供需矛盾被掩盖,出现恐慌性下跌,比如黄精、四川的羌活。而被直接打击的人参和三七等,都还没有达到合理价位。”中药材天地网副总经理贾海彬分析,年末多数品种的产新接近尾声,加上冬季感冒和滋补累药材的需求也会有所提高,一些企业观望后小批量采购有所启动,所以近期市场在党参、黄芪、太子参等大宗商品反弹的带动下有所好转,勉强支持大盘,但远不能与去年相比。

  据记者了解,像冬季进补的大宗产品党参就从最高时的每公斤120余元曾跌到五六十元,11月涨到了77.5元,比10月涨了29%,成为11月的领涨品种之一。此外,黄芪涨了13%,太子参涨了19%。

  川产药材继续走跌

  “虽然近期跌势放缓,但整体下行的趋势没有改变。我们通过建模和调研分析,指数在2200点附近振荡后,预计本月底会跌到2100点以内;如果恐慌性抛货情绪继续,春节前后不排除下探2000点可能,甚至更低。”贾海彬分析。

  据了解,由于在暴涨中商家和企业积累的库存依然存在,而且有些潜藏的库存正不断浮出水面,而如果这些库存不消化完,市场很难回升,这将是大盘继续下跌的主要原因。但药市机制的改革深入,以及存准率下调等一个个利好消息的接踵而至,将对后市药材市场指数起到一定支撑作用。

  对于川产药材而言,据贾海彬分析,由于四川主产的泽泻、麦冬、川芎这些主打品种生产周期短,并在本月起将不断产新,而且明年的产量都将增加不少,价格可能在现在基础上继续下跌。据记者12月5日了解,泽泻现价仅有10元/公斤,比一周前就下跌11.5%,位居综指监测的200个品种的跌幅第五名。

  “但是,由于不少企业的采购计划将逐步出来,而且诊所药店要在放假前集中补购货。因此按照传统,春节前后市场销量会有一个小幅增加。”中药材天地网信息中心总监宁晓玲预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