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药企研发转移加速 国内企业面临双刃剑

发布日期:2011-12-15  |  浏览次数:77761  转载来源:编辑部整理

日前,辉瑞制药向外界透露,将扩充其在中国的研发队伍,另外还将寻求与中国本土的研究机构的合作。另一个制药巨头默沙东也于近日宣布在北京成立亚洲研发中心。另外,像阿斯利康、雅培和诺华等企业也纷纷加大在中国的研发投入。这些意味着,基于人力成本与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等方面的考虑,欧美发达国家的大型制药企业的研发转移开始加速。

  据了解,目前辉瑞在中国已经拥有600多研发人员,分别位于北京、上海和武汉三地,据辉瑞高层透露,研发队伍人数每年都保持稳定增长,目前为止,大概每年增长一百人,而且这个增长速度在未来还将不断加快。

  欧美制药巨头研发转移加速

  据华宝证券生物医药组组长俞向兵分析,目前欧美制药巨头研发加速转移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大批“重磅炸弹”药品的专利保护到期,将会使制药企业的利润减少,品牌药的利润将被仿制药吞噬。研发转移可为跨国生物制药公司节省30%-70%的研发经费,大大降低了研发成本,使制药企业的盈利能力增强。其次,大型制药企业的研发线不容乐观,具有“重磅炸弹”潜力的新药候选者凤毛麟角,大型制药公司必须通过转移或外包提高其研发效率。第三,将次要部分的研发转移,有利于把更多的资源集中在其核心技术领域。

  有数据显示,2007年,生物医药公司的新药研发(R &;; D)费用合计约为600亿美元,其中25%(约150亿美元)采取外包服务形式。而在1998年这一市场仅仅42亿美元,10年来增长了320%.尤其在近几年增长率高达19%-20%,远高于R&;; D的增长速度。预计未来5年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1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30亿美元。可以说,制药工业正在加速减少传统的内部研发,增加外包比例。

  国内企业面临双刃剑

  这种外企研发转移加速的局面,对于国内企业来讲是一把双刃剑。有某药企北方药厂的负责人对南都记者表示,一方面外企加速研发转移肯定会加快其新药品推出的速度,进一步影响到市场份额,这可能会影响研发实力较弱的国内企业;但另一方面,也有很多高端研发人才因为外企普遍存在的“天花板效应”(指的是某些外企存在的无形的、人为的阻碍,使得某些有资格的中国人很难在组织中上升到非常高的职位),在外企工作多年之后,选择回到国内企业效力,这些高端人才能有效提升国内企业的研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