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6月30日起,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对583种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取消药品加成,即药品进价多少卖价就多少,从根本上减轻了群众看病负担,有效缓解了百姓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零利润药叫停“以药养医”
日前,记者到牡丹区小留镇中心卫生院采访,在门诊大厅显要位置看到了张贴的“山东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省增补药物公示表”,上面公示着基本药物的名称、价格等信息;在药房区,小儿用药、感冒药类、降压类、针剂类等400多种基本药物分门别类地摆在药架上,药剂师们正忙着根据药方给前来抓药的患者配药;走进病房区,一条写有“乡镇卫生院药品零利润销售,国家基本药物报销85%”的大红色条幅赫然醒目。
“一支原价为0.46元的注射用青霉素钠现价是0.26元,一盒原价20元的芬必得现价14元……如今医院取消了药品加成,全部药物进价销售,并提高报销比率,不仅让患者减少30%-40%的医疗费用,而且使医院的运转逐渐摆脱了"以药养医"的境状。”该院院长朱弘建向记者介绍说,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后,医院把长期以来医疗机构存在的药品加价、药品提成、以药养医的现状根本扭转过来。
社区居民享受“零差率”药品
“自实行药品"零差率"后,不仅给患者带来实惠,门诊量也大幅增加,吸引了更多患者前来看病。”谈起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来的变化,牡丹区东城社区服务中心主任丁美玲深有感触地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药品实施零差率销售,药品价格下来了,每天前来就诊的人数增加近70人,近些日子前来体检的居民每天不少于300人。
“基本药物既能治好老百姓的病,让大伙省了钱,而且副作用小,在医生开药习惯改变的同时,居民的用药习惯也正在发生悄然变化。”丁美玲告诉记者,如今社区服务站用药更加规范,使用的药物品种由过去的320余种缩减到208种,完全可以满足社区居民的用药需求。但生活水平的提高让一些群众在用药上有误解,认为贵药才是好药。很多居民感冒后,习惯服用8元一盒的三九感冒灵颗粒,因它不属于基本药物之列,服务站不再配备和销售。但属于基本药物之列的感冒清热颗粒同样是中成药,价格只需2.16元一盒。不少居民试着购买服用后不仅达到了同样的治疗效果,还节省了一笔开支,前来就诊的患者纷纷反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药价比药房和大医院便宜多了,赢得了大家的信赖。
医疗卫生服务公益性逐步回归
“采取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后,群众的直接感受是药品费用明显下降,医药负担明显减轻,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贵"的问题,给广大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市卫生局副局长张佩宪表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取消了药品加成,没有了药品利润的利益驱动,卫生院超范围执业、超服务现象基本消除,保障了医疗安全,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同时,开大处方、乱检查、以药养医的现象得到了遏制,有效避免了抗生素的滥用,规范了医生的执业行为,药品使用量同比大幅度降低,为基层患者提供质优价廉医疗服务,减轻了群众的医疗负担。
据了解,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后,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价格平均降低42.33%,乡镇卫生院门诊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16.04%,门诊次均费用由原来的35.19元降为26.55元,乡镇卫生院住院次均费用由原来的1246.56元降为1039.74元。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对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造成的损失,将由政府给予补助,从而保证这项惠民制度的顺利运行。
药品“零差率”销售 普惠老百姓
发布日期:2011-12-21 | 浏览次数:63167 转载来源:编辑部整理